人類有史最佳圖書

20141010.JPG

「看,達爾文鳥!」樹上一隻灰黑色的Finch燕雀鳥,導遊駐足, 為我解釋這小小普通如麻雀的動物, 對人類認知自己出處的巨大貢獻。

達爾文在1835年搜集了十多隻來自不同島的Finch標本, 他發現現Finch為適應進化群島上十多個小島上不同的環境,進化出長度不一的喙,有的烏喙短而大,來自有堅果吃的小島上,方便咬爛堅果。有的鳥喙細而長,來自盛產花蜜的小島上。

Finch鳥成為轟動全球的《物種起源》中進化理論的靈感。這本1859年的著作被美國「生活」雜誌在1985年評選為人類有史以來的最佳圖書。

「物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為了生存鬥爭,不利生存的被淘汰。適應的變異逐漸積累,成為新的品種。」達爾文《物種起源》

下了山,導遊在池塘中發現一隻象龜,叫我們去看。他長約一米,浸在水塘中消暑。「他超過一百歲了!」見過世面,怪不得不怕人,他脖子伸得長長地,小到幾乎看不見的小眼睛,目不轉睛,望著我。充滿睿智的目光,告訴我清朝光緒年間,他就生活在這島上了。

達爾文曾經貪玩試著坐象龜,發現龜背上極難平衡。看到這隻百年老龜的巨大身軀,我相信可以承載一個成人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