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濘中的幸福公路

 

天空升起一輪橙紅的彎月,銳利如镰刀。佛陀啊,你可曾也在這輪新月下,想見到你身後故鄉千年的黑夜、無盡的冷清?你可曾觀想到,北方不亮東方亮?新月照耀下的另一片東方土地,成千上萬的學生,不求財不祈福,爬過雪山、翻過戈壁、經過蒼蠅店,就是為了學習你的浩瀚知識,兩千年絡繹不絕於途?

找尋公路上的風景線

離開尼泊爾的藍毗尼,回去印度。邊境口岸Sunauli車多人多垃圾更多,偏偏馬路又窄又爛又多水坑。這個口岸是尼印的陸路要道,大貨車的車龍長達數公里。沒有行人路可言,兩行大貨車幾乎貼緊兩邊店鋪房屋,黝黑的印度人、白皙的尼泊爾人,笑呵呵地, 就在貨車陣中,或步行、或騎單車、或坐三輪車、督督車、牛車,走過水坑,避開野狗聖牛,找尋絲絲縫隙,穿梭其中, 自得其樂。

只有外國遊客需要過蒼蠅小泥屋中的所謂海關, 大多不懂這種印度式黑色幽默, 厭惡這污泥中長時間等候的混亂場景,台灣朝聖者寫道「這裡混亂得令人發昏,像逃難一樣!」。我卻興奮莫名,忙個不停, 還一邊啍著七十年代印度電影「大蓬車」的主題曲!因為我見過日本、美國、中國等的大貨車,無人可以相比印度大貨車的色彩變化、文化根藴 、宗教多樣化。所有大貨車的車頭、車身都佈滿彩色圖案,無一雷同,如同印度生活版的張大千加梵高。博物舘級別的藝術創作人,就是司機本人。「貨車是女人,是司機的老婆,日夜陪伴司機。」導遊見我拍個不停。怪不得車身上畫了心型,寫了”I love U”!

司機大哥用盡心思,為了將自己的老婆打扮得與眾不同,方法就是自己設計、畫上別具一格的圖案口號、用盡五顏六色的俗麗色彩,總之,千變萬化、無一雷同、嬌豔妩媚、個性鮮明,每晚抹得乾淨乾淨,就像無數印度女子的七彩紗麗,成為炎熱乾燥的次大陸公路上,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五顏六色的圖案圍繞印度人最重視的宗教,少不了佛教徒熟悉的宗教符號,「卐」字、梵文「唵」字、蓮花、濕婆、聖牛、三叉等。在印度,這些並不代表佛教,而是印度教的符號。

寂寞公路上,觀想佛陀

印度北方邦的寂寞公路上,除了络绎不绝的外國佛教朝聖客,就是這些為口奔馳的貨車司機了。北方邦的公路大多沒有路燈,路況甚差。夜幕降臨,熱騰騰的公路也安靜下來。我們入住日本人在北方聖地各小鎮開的酒店後,司機們也停了車,抹乾淨「老婆」後,在鎮外公路邊的小店聊聊休息。小店由竹棚搭成,下面排了三行用竹搭成的簡陋尼龍行軍床,每行有五張。棚邊過千草蚊大軍,密密包圍了三盞慘白的慳電燈泡。

蒼蠅堆之中,大汗淋漓的店主徒手在黑漆的平底鍋上炒麵。司機們興高采烈,三五成群, 盤腿坐在床上等吃炒麵。

這裡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免費床位!因為任何人在小店吃炒麵或小食,都可以免費睡一晚。用來放麵的橫亙木板,就是晩上睡覺的枕頭。

一路走來,我每早都喋喋不休地向導遊抱怨印度北方佛教聖地「昨晚怎麼沒有熱水洗澡?」「昨晚那間酒店有蚊子!」「怎麼大堂都沒有wifi?」。今晚,親眼目睹佛陀後人在這片苦難的北方大地上,堅強而勇敢地為口奔馳,拮据而艱苦地日夜勞碌,我整晚無言地緊閉嘴唇。導遊以為我怕草蚊飛到嘴巴中而沉黙。

臨走時,不懂英語的貨車司機,爬上車頂,拿出一塊新布,仔細去拭淨濕婆神像。我明白了。佛陀當時為什麼不立著作,可能就是為了度這些不諳文字的低下階層。為什麼佛教在家鄉逐漸消失?佛陀身後弟子結集四次,著成浩瀚艱澀的大藏經,就嚇跑了普羅大眾,重回求財祈福有更便利的印度教諸神, 例如濕婆。

(摘自新作《足足五萬年──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