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現在貴為金磚四國,靠的是IT工業。美國人的IT革命之前有英國人的工業革命,工業之前有商業,商業之前有農業。那農業之前呢?就只有印度人的宗教了。我們就將鏡頭聚焦在──亙古以來光輝耀目的宗教上。我將和大家逐一走進印度六大宗教照耀下的熱土。
我不會再來這個鬼地方!
二十年前的盛夏, 我大學二年級暑假期間, 三個月背包遊印度。第一站到了牛屎人糞中的加爾各答(Calcutta)拜訪德蘭修女,再到了荒蕪無人的佛祖誕生地藍毗尼(Lumbini),在夜巴士上喝了牛奶粥,到達泥濘中的菩提迦耶(Bodhgaya),投宿中國寺廟,尚記得那個小沙彌叫達娃(應該是藏人或尼泊爾人名字)。在阿格拉(Agra)點了一個滿佈蒼蠅的沙拉, 晚上沒有空調, 熱得要睡天台。夏季的印度,熱烘烘的大陸上暴雨連連,加上九十年代初的印度衛生情況極度惡劣,實在令人厭惡。每天回到酒店,腳板上和褲腳就沾滿人糞牛屎的我,連續肚瀉了一個月,天天都在廁所板上痛定思痛, 我發誓永遠不再到這個鬼地方!
捉到亞洲之根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物質的無止境追求開始生厭;隨著見識的開拓,我對精神修養的期盼與日俱增。無論我站在吳哥窟看日落、在越南的美山做瑜珈、在老撾龍坡邦供僧、在印尼峇里島的渡假村休閒、爬上婆羅浮屠看日出、京都的清水寺賞櫻、在首爾學習打坐、走到緬甸蒲甘的佛塔上、曼谷煙霧缭绕的四面佛(實為印度教的大梵天)、斯里蘭卡的佛牙寺、敦煌的壁畫, 還是在旅途中發現新加坡的名字由來Singa原是梵文 (獅子)、空中發現印尼航空Garuda的名字是印度教毗濕奴的坐騎金翅鳥, 當然少不了我們漢語中的佛教用詞, 例如現在、剎那, 從小都讀的《紅樓夢》《西遊記》, 千山萬水, 魂縈夢牽, 揮之不去, 如影隨行, 籠罩著亞洲每個國家的若即著離的咖哩粉味道, 每次將我的思緒扯向亞洲諸國的那條根。望向亞洲的西方, 不是近百年西化全世界那個西方歐洲, 那時的歐洲還自處在黑暗愚昧的中世紀。那個西方是達伽馬航海大發現之前二千年以來, 默不作聲、兵不血刃, 就完全征服了亞洲各國的價值觀、思維、邏輯、宗教、文化、文字、語言、藝術、經濟、建築的唯一國度: 印度!
結夏安居
看了佛經, 我開始明白佛祖當年為甚麼要「結夏安居」,一方面因為雨季萬物滋長,草木有情,蟲蟻眾多,佛祖不欲殺生,故聚居寺內,不外出雲遊。另一方面,古代印度的衛生條件,估計比我經歷的牛糞陣更糟糕,選擇避開夏季出遊, 是佛祖聰明的地方。
學習了佛祖智慧,十七年後,我選擇在冬季到訪南印,大街果然沒有屎尿,飛速發展的孟買更令我刮目相看。泡在果亞外資高級度假村Alila Diwa Goa的泳池中喝香檳時,我第一次發現印度那麼迷人。我在阿旖陀石窟找更找到我前世的鄉愁, 再度愛上印度。
跟著玄奘去西遊
偶爾看國家地理頻道,那個節目正在介紹位於阿富汗、被塔里班炸毁的巴米揚大佛。史上對巴米揚大佛唯一的記錄,並非來自阿富汗或西方,而是來自唐朝玄奘法師所著的《大唐西域記》。又有一次,我在南印的阿旃陀石窟留連,得悉原來英國人又是讀了《大唐西域記》,才得知石窟的來龍去脈。印度重要佛教遺址王舍城(Rajgir)、靈鷲峰(Vulture Peak)的具體位置,也是靠《大唐西域記》定位。於是,我不看吳承恩吹牛的《西遊記》了, 看這本天書,帶我神遊一趟真正的唐朝天竺。
一看不得了!這本世界上最早的旅遊天書,介紹了中世紀的百餘個國家,例如位於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阿富汗、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喀什米爾、伊朗、中國新疆等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歷史,如果加上地圖,簡直就是一本中世紀的《Lonely Planet》!
這位作者,的確也夠Lonely!原來現實版的唐僧,並沒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護送,他是獨自一人,在二十九歲那年,即一千四百年前的唐朝,由長安出發,偷渡出境,用了十七年時間,徒步周遊了五萬多里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次難,好在均有驚無險。他出國不為個人享樂購物,暴食狂買, 只為求知識,真正高尚,最後他取了六百五十七部經書回中土。
為了效法玄奘求知的精神,我決心重訪當年詛咒過的、貧窮落後的印度比哈爾邦和北部邦。
這次,為免進入寶山空手回,我在出發前三個月就開始研讀玄奘取回和親自翻譯的各種漢傳佛經,如《心經》《金剛經》《華嚴經》《阿彌陀經》。但是我並不限於漢傳佛經, 因為玄奘到達印度時,佛祖已經過世千年,佛教在印度已經開始衰落。玄奘所譯的經書皆源自梵文,而歷史更悠久的巴利文佛經,千年來為中國人所輕視而鮮為人知,被稱為小乘佛教經典。但巴利文《阿含經》中對佛祖生平足跡的描繪,比梵文經書更為可靠, 被稱為原始佛教, 志蓮淨苑的文化部有巴利文專家翻譯。泡在《溫暖人間》雜誌社的佛教圖書館中, 我深入三藏, 日以繼夜補習宗教知識。三藏以外, 更開始閱讀比佛教更悠久的婆羅門教的經典《吠佗經》, 特別是《奧義書》一部份。身在香港,心系天竺。玄奘當年用了二十多年時間,才能「足跡遍五印、言語驚四座」,取回印度的佛法智慧。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