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郵輪到了最後一站, 北歐四國中面積最大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是水都,建在沿海的十四個小島上,用石橋互相連接。和中土天朝建都在內陸中心的西安、北京的習慣很不一樣,因為這個海上民族的祖先是維京海盜。皇宫位於峽灣的一個小島上,舊城區的邊緣,外型樸實無華,平凡的赫紅色建築,沒有任何雕飾,還遠不及對岸的Grand Hotel有鮮花洛可可露台那麼搶眼。
二百多年的持久和平繁榮,誕生出最著名的瑞典人,卻自認是一個「世界公民」。沒有什麼中國人經常掛在口邊的「民族大義」,諾貝爾在清朝時已經將遺產送贈給「全世界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的人士」,並非限於瑞典人。原因來自他的旅遊經驗,他生於瑞典,長於俄國、求學瑞典,再留學德、法、意、美,他路上堅持寫作,例如寫道「作為這十四億的雙腿無尾猴子的一員多可憐, 在這個不停自轉的地球上跑出拋物線。」在教會勢力强大的十九世紀,自稱猴子後裔的諾貝爾,應該算是最早一批思想前衛的世界公民。
遠東的中國人對文學奬情有獨鐘,因為咱們祖先幾千年的傳統科舉都不考化學物理醫學等「雕蟲小技」,獨尊詩詞歌賦的文學。博物館商店將莫言的一堆文學作品放在當眼處,自然令國人自尊心大大地膨脹,內地遊客紛紛拍照,歌頌瑞典政府和人民的國際友誼。但書架旁邊冷不防平放了一本劉曉波生平,沒有一堆商品,只有別有用心的一本,額外還加一瓶綠油油的長青蕂,但他是三年前獲獎的啊!這個來自瑞典的遙遠祝福,可是特別奉獻給一群群喧嘩忙碌搶買諾貝爾金幣朱古力的強國遊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