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晃, 一晃就大了,大了就擔心雙失(失學及失業)。二晃就老了,老了也擔心雙失(失能及失智)。三晃就走了,什麼擔心也沒用了。
有一種服務,你同我都躲不掉,但大部份中年人都避而不談,這種就是養生及養老服務。
像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九十歲還能工作,邵逸夫一百歲還能上班的人,古今中外也算鳳毛麟角。大部份的凡夫俗子,都像我的家中長輩一樣,七八十歲紛紛進入了長照階段、養護中心、或失智照顧中心。

我也是年過半百,才開始有興趣去研究,什麼是長照2.0? 養生村和全齡宅、銀髮住宅有什麼分別? 失能有分那九種? 失智有那五種? 什麼叫三管?

提前部署自己的下半人生,至少不會被來去無聲的歲月殺個措手不及。九種可能的失能要由現在運動、飲食始預防,失智也能從學習、社交中得到延緩。三管更不是每個老人必經的臨終之路。我認真整理了台灣如雨後春筍的五花八門銀髮產品,可以分為四大類,配合自己的健康階段可以選擇相應產品。中國傳統只祝長輩「壽比南山」「萬壽無疆」,只追求單純的年齡數字的量,卻沒有想到生活品質的質,要活得快樂、死得有尊嚴,才是現代老人的追求。
夕陽還是無限好,身體機能還是健全時,就應該及早養生,可以參加「長照2.0」。這是台灣的名詞,用在歐洲叫做「第三人生」,大陸稱為「老人大學」,日本稱「日間托老所」。台灣長照2.0又稱「日照中心」,推廣在地養老,除了終生學習、防止過早失智失能,每週一至週五提供每天至少6小時不同的活動及飲食,由政府贊助84%費用,包接送包吃包玩包學,以社區為基礎的長照服務全台有四千多間(分為三類,「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複合型服務中心(B)」,「巷弄長照站(C)」),遍佈城鄉巷弄,基本上是白天去中心上課吃飯社交,晚上回家睡覺,居家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