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的傳承

細雨瀝瀝,我來到花蓮市區中央路上的慈濟文化園區,慈濟志工(義工)呂鳳瑛帶我參觀「四大志業展覽」,一走進去,就是印順法師後面站著證嚴上人的大相片,上面寫著印順法師的名言「淨心第一,利他為上」。鳳瑛為我導覽介紹,影響慈濟創辦人證嚴上人最深的人,就是印順法師,皈依儀式時面授的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也成為慈濟的中心思想。

旅居在台經年,打開電視台,有數個頻道都是佛教台,包括大愛電視、人間電視等; 台灣有多家佛教醫院、佛教大學; 無論是新聞焦點的疫苗捐獻,還是扶貧救災,台灣佛教團體都是中堅份子。

這就是所謂的「人間佛教」,民初四大師(其它三位是印光虛雲弘一)之一的太虛大師倡導百年之後,開花結果之時。現今台灣推行人間佛教的道場及團體有星雲大師所創的佛光山及國際佛光會聖嚴法師所創建的法鼓山以及證嚴法師所創的慈濟功德會,前兩者較重視佛教文教事業,慈濟著重慈善、醫療等志業,偏重面向雖不同,但其菩薩道的精神理念,均可追溯至這位民初佛教的改革家: 太虛大師。

我曾在2019年此欄中,寫過一篇《新教化佛教》,憶及我在緬甸的仰光馬哈希禪修中心,得到Ven. Varasami 禪師的開示,才知道上座部佛教為什麼得以國際化的原因,是近代首個白人佛教徒、美國陸軍上校Henry Olcott之功。他於1875年在紐約成立神智學協會(英語:Theosophical Society),展開了一場影響近代深遠的 “佛教復興運動”。十五年之後,太虛大師在杭州出生, 大師有沒有直接受到「新教化佛教」的啟發而開展「人生佛教」,不得而知,但大師曾師從民國浪漫「詩僧」蘇曼殊學習英文,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也是自然之事。清末中國國門被西方列強打開之際,佛教由衰退走向中興,太虛法師所主張的「人生佛教」居功厥偉。

臺灣比丘界首位博士印順法師思想承續太虛大師,畢生推行「人間佛教」(源自「人生佛教」),從《阿含經》「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一語,深信佛在人間。印順法師的理念對佛光山星雲法師(主張「 人間佛教性格」)、法鼓山聖嚴法師(主張「 人間淨土」)、慈濟功德會證嚴法師(主張「 人間菩薩招生」)都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