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禎法師帶我們去了法寶堂,看完了「科技弘法」,又去「3D遊佛光山」,首先將自己的面貌掃描成為卡通人物,然後就會有自己的卡通公仔出現在螢幕上,用動畫形式遨遊佛光山的五座名山!

下一站是「藏經樓」,堂主覺元法師出來為我們導覽。藏經樓和一般寺廟的不同, 一樓主殿的墻上全是巨大的米黃色大理石板,上面刻有星雲大師的墨寶,共有五十二幅巨型書法石刻,頂天立地,氣勢磅礴。覺元法師解釋「這種大理石是由星雲大師挑選,因為顏色近乎宣紙,使石刻更像是寫在宣紙上的溫潤書法。左右兩側的星雲法師法語,都是人生哲理,傳播「給人懂」的佛法真義。正中央石壁雕刻的是星雲大師手書《心經》。」

這五十二幅一筆字法語,排序經過不斷檢討、修正、替換,共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排在進門右側的第一組書法為「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這是大師著名的「四給」。
「為什麼不是三好排頭呢?」我問覺元法師。因為我本以為廣為人知的「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會排在第一。我平時也不時用星雲大師的「三好」精神來反省自己,以及教育家中小孩。

「這和排序的前後有關。第二幅法語是『不忘初心』,為什麼不忘初心? 是因為給, 要不忘初心。所以『給』放在『不忘初心』的前面。為什麼『給』要放在首位? 因為『給』是普世價值。我們一身都在給,父母給我們愛,師長給我們傳道授業,由我們哇哇落地,來到這世間,社會給我們緣份,我們現在有點本事,要給人,要回饋社會,所以大師認為給是入門,我們要學習的一門課。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就是對應佛教的慈、悲、喜、捨。」
覺元法師導賞完,叫我們各自選一張有共鳴的法語, 記在心中。然後走去另一邊的茶座, 一邊泡茶, 一邊幫我們分析開示,謂之「一筆字法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