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和海

如果有人生的空拍機,讓你俯視短短幾十年的光陰,你會發現,浮生如寄,如蜉蝣於天地,原來一直在原點兜兜轉轉,重複同樣的須臾。

去年此時,我家附近的彩虹邨「彬記粥麵美食」爆發疫情,我長期深居簡出,每天Work from Hill,一早就鑽入深山做森林浴,大啖品嚐抗疫神器的芬多精。浸淫於山澗瀑布之間,恣意放題「空氣維他命」負離子。行到雲深不知處,就放任思緒飛上三千里高空展翅翱翔。

今時今日,我已經搬到台中旅居,自上月中開始防疫模範生的寶島爆發第一次的大規模社區感染。台中是盆地,沒有西貢的山澗瀑布,但就有數個公園信步可達,奢侈到我可以早晨跑去公園看大鳥、晚餐後散步去另一個公園賞山櫻。陪我跑步的大鳥是台灣常見的原生品種黑冠麻鷺,像山雞一樣大小,但就不怕我,原來天性遇到危險時,唯一應變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呆如木雞,因此被戲稱「大笨鳥」。原居於山區的黑冠麻鷺本性其實對人類非常警覺,但近年已經如北漂青年湧入大城市,已經習慣與人同行在公園了。

兜兜轉轉的不止是疫情,沒完沒了的不止是抗疫。我又看回了童年的讀物,如《老人與海》。原來名著如人,不同年齡看,有不同的感受。小時只懂這是勵志的諾貝爾獎巨著,只有夕陽西下時,才看懂海明威藏在筆後的人生哲理。漁夫又窮又老,不務正業,不去打魚蝦求生,而是葉公好龍,一心以為鴻鵠將至,要打一條世界紀錄的大魚,這是在追求人生的意義而非成就。當此疫情世紀,可以選擇原地掙扎求存,也可選擇抬頭望向遠方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