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年輕的國家:黑山

坐河船Croise Europe旅程第七日,到達Montenegro,台灣音譯成蒙特内哥羅,香港意譯成黑山(Monte大山,Negro 黑色),還是意譯好。這個歐洲最年輕的國家,只有十歲!也是最小的國家之一,人口只有62萬。所謂的黑山話,其實是塞爾維亞話,只是口音略不同。Kotor是黑山最著名的旅遊港口城市,郵船進港也是一套戲。

早晨七點半,船兩邊出現地中海唯一的峽灣。和著名的挪威峽灣不一樣,這裡的峽灣沒有那麼陡峭,緩和而且綠油油。這裡並不是黑色的山啊!那這個國家為什麼叫「黑山」呢?我望向東方,背光大山果然變成了黑色!這個名字由威尼斯人改,Montenegro 是意大利文的黑山,因為這裡曾被威尼斯統治三百多年。

峽灣慢慢收窄,到了期待已久的畫面。前方看似盡頭,其實是一個300米寬的樽頸,這就令Kotor安全的天然大門。所以只有300米寬以下的船才能進入。整個海灣像一個索繩口袋,而古城就在口袋底部,後面是大山包圍,滴水不漏,十分安全。中世紀曾經有巨大鐵褳橫亙在袋口,拉起後外面的船不能進入,當然現在沒有了。1539、1571年土耳其多次進攻古城,因為地形險要,無—成功。

過了樽頸,就出現了著名的人工島瑪莉亞,幾乎浮在水平線上,1630年漁夫在這個暗礁上發現聖母像,於是視為聖地,慢慢填成平地建教堂,如同中國的天母一樣。

進入Kotor灣,兩岸沒有猿聲,只有現場樂團演奏,我們吃着早餐,看兩岸紅瓦白屋依次登場,尖頂教堂刺破平靜。

半小時後,到達峽灣的最深處。黑色圓頂的東正教堂第一次出現在我的眼前,我知道已經到了東正教和天主教分裂的城市。古城背山面海,山上有一條Z字型的長城,這就是用了400多年修建的城牆,用來防範土耳其人由後山偷襲。260米高的山頂, 有一個聖伊凡碉堡,還有一個聖女教堂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