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西班牙來的哥倫布、阿根廷來的捷古華拉,古巴還有一個外國來的幸運星。
那陣子,我住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每天都生活在陰溝裡。仰望星空,看見的都是他的小說在空中飛。

這個美國佬,在西方文學界的地位,媲美我們的李白。他在1939年,在古巴聽聞了一位漁夫聖地亞哥的故事,將之編寫為《老人與海》,50小時賣出530萬冊,破了人類出版史紀錄,更榮譽諾貝爾文學獎。書中漁夫的不朽名句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寧可玉碎,不為瓦解),照亮無數黑暗中弱小的心靈,更成為了美國中學教科書的課文。
那人叫海明威,那是30年代的夏灣拿,古巴還是富裕的美國後花園。大作家一生中三分之一的光陰。就住在心愛的“感覺像是我的家” 的夏灣拿,並在這裡創作了諾貝爾獎的文學巨著。如今,他在夏灣拿住的酒店、常去的酒吧,都成了從小讀他作品成長的歐美遊客,趨之若鶩的朝聖景點。
海明威平時在酒店寫作之餘,也愛徘徊小酒吧。海明威曾表達他對古巴的異國愛戀:“我深愛這個國家,感覺像在家裡一樣。一個人的感覺像在家裡一樣的地方,除了他出生的故鄉,就是他命運歸宿的地方”。

這間古巴版的「咸亨酒館」(魯迅筆下孔乙己喝酒的酒館),在酒店不遠處,叫La Badeguita del Medio。根本不用記地址, 跟隨川流不息的的朝聖客就找到了。
幾十呎的小酒吧擠滿人,每天仍保留了現場樂隊表演,彈奏出當年照亮《老人與海》的靈感音符。有人問海明威為何會選擇在夏灣拿定居,他說:“這裏有清爽、明亮的早晨,有奇異的鳥,有西班牙情調的街道和醇酒,有黑眼珠裏蘊滿熱情的古巴女郎,這真是一個好地方。”慕名千里而來的歐美遊客紛紛拿出相機,和牆上的他們中學時代的偶像作家真跡留言合影。牆上那句留言說 “我的Mojito就在這間酒吧”。Mojito是用古巴甘蔗酒Rum酒混合薄荷葉、檸檬、蔗糖等的古巴國酒雞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