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貝聿銘遇上陶淵明

由停車場出來, 就是一條櫻花大道。兩旁種滿了過百的枝垂櫻, 現在是深秋, 如乾涸的垂楊,在等待春天的陶淵明用那支東晋的毛筆去滋潤。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櫻花大道的終點, 是一座大山。山中開了小口, 走近看是隧道。這隧道本身也是一場戲, 由無縫不銹鋼打造, 相信所費不菲。表面極為光滑, 墻上鑲有不銹鋼燈飾, 漫步其中, 時光隧道的感覺。隧道並不直通出口, 而是故意彎彎曲曲,一眼看不到盡頭。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走了一百多米, 彷彿見到光了, 那就是出口了! 再走數十步, 豁然開朗, 原來是一座吊橋。用了96根鋼索拉起, 橋下是山谷森林。走過吊橋, 後面就是帶有中式寺廟風格的屋舍, 但使用落地玻璃鋼筋結構。這就是二千年前五柳先生筆下的桃花源, 在貝聿銘的鬼斧神工之下, 重現於日本滋賀縣深山深處:美秀美術館。

美術館得名於小山美秀子, 她是日本女首富, 也是「神慈秀明會」的創始人, 她深信美術可以提升人的靈性,於是花了四億七千萬美元去打造這個美術館獻給神。 展覽日本美術品以外,也囊括埃及、西亞、希臘、羅馬、南亞、中國等來自絲綢之路的古代美術品。

今年秋天, 我帶了一團香港朋友前往京都奈良欣賞紅葉, 夜宿楓葉正紅的琵琶湖邊, 然後就去參觀離湖不遠的美秀美術館。除了這座馳名海外的桃花源建築, 我對小山美秀子珍藏的一尊佛像, 神往已久。(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