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咁大的島仔怎樣征服了地球

我在內地上小學的街道名為「反帝路」, 令我自幼嫉惡如仇、視帝國殖民為洪水猛獸。但到了香港這個前英殖民地後, 卻發現本地人並不憎恨英女王, 親呢地稱她為「事頭婆」, 住在沙田瀝源邨的朋友, 懷念雅麗珊郡主在1972年到訪,他被學校安排去噴水池夾道歡迎時, 講得激動時還眼泛淚光。相比之下, 歷史學家講到滿清入關時,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文字獄, 遠比英國殖民香港時殘酷百倍。如今內地劇《廷禧攻略》對滿人殖民奴役漢人的清史, 擦脂抺粉、歌功頌德。何時有內地劇, 懷念一下事頭婆、雅麗珊郡主的體恤民情呢?

四千人對四億人

一百八十年前的1839年,一支四千人的小小船隊,來到四億人的國度挑機。這應該是人類史上人力最懸殊的戰爭。

一個和廣西省面積相若的小島, 地不大, 物不博, 人口不眾多, 怎樣可能打敗天朝大國?

每次到英國, 我都不甘心地探索, 為什麼我們輸了? 為什麼? 竟然?

四萬萬的清國人,人力是英軍的十萬倍!對,一個英軍怎麼可能打贏了十萬個清國人?而且不止一次?由鴉片戰爭開始、勇敢的中國人,十萬人圍毆一個英兵,一人吐一啖口水,也輕易浸死這些萬惡的英國殖民地主義者, 每次讀到中國人寫的清末史, 我總是義憤填膺。但我知道, 由義和團的觀點角度及思維語言, 永遠也是東方望向西方, 百思不得一解。要完成地球的圓, 我必需由站在另一邊, 由西方望向東方。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清國的窘況,低處未為低。英國始終沒有殖民中國,只是取了一個小小的香港島,大有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飲的意味。而當時日不落帝國的國力,以及屢戰屢勝,多次攻入北京城的氣勢,維多利亞女王決定坐郵輪, 在修鹹頓上船, 經由英國控制的直布羅陀、蘇伊士運河、經過她的印度領地、牢牢控制的馬六甲、到天津上岸, 然後坐馬車去北京, 施施然登上故宮太和殿加冕,宣佈中國改朝換代, 由外族的清朝改為外族的英朝, 成功機會絕對大過成吉思汗、李自成、努爾哈赤、洪秀全、昭和天皇。但是她沒有, 只在遠東取了一個小島, 留下她芳名, 叫維多利亞城。

印度當時有二億人口,也只是由區區六千名英國人管治。加上征服清國的四千英兵,一萬名英國人已經征服了六億人口的兩個東方老大帝國。他們是火星來的嗎? 為什麼同為地球人, 但能力差那麼遠?他們是神嗎?為什麼今天的印度加爾各答市中心,還有一個巨大的維多利亞女皇雕像供被殖民者仰望?今天的強國香港特區銅鑼灣市中心的維園, 也有一個她的銅像, 俯瞰蒼生。以她命名的一灣港口, 成為閃爍的「東方之珠」。一個當年鳥不生蛋的不毛之地, 人均GDP至今傲視同儕, 比深圳河那邊高出五倍之多。

四大文明不堪一擊

除了中國、印度,還有其他兩大文明,就是梁啟超所謂的四大文明,原來在這個小島前面, 都這麼不堪一擊。

埃及被僅僅六千個駐守在蘇伊士運河及開羅的英國士兵緊緊控制。

兩河流域,由一個天才的英國人阿拉伯的勞倫斯牽引,煽動阿拉伯人起義,反抗當時的土耳其奧特曼帝國。英國人答應他們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人的,1917年,帝國的軍隊終於拿下了十字軍東征千年也想奪得的聖城:耶路撒冷。當時的英國人更加相信英國人的旨意就是神的旨意,即是divine mission。昭昭天命,英國人不自主地開始扮演了上帝的角色,貝爾福宣言答應猶太人給他們一個上帝應許的家,在聖經中提過的應許之地巴勒斯坦。他們忘記了,勞倫斯已經答應了這篇土地給阿拉伯人。一女二嫁,沒有災難性的後果才出奇。沒有貝爾福宣言,就不會有以色列。當然就不會有今天的中東亂局,包括911事件。

小島大歷史

世上沒有不謝的花,也沒有永恆之國。秦時明月漢時光, 偉大的羅馬帝國最終也會有土崩瓦解的時候,巨大的日不落帝國也會有日落西山的一刻。二戰之後,英國人發現他們需要免費的阿司匹林、假牙,多過巨大的殖民地。BBC如是報導。

但世界上無數的國家、億萬人民,依然生活在英帝國主義留下的影子丶繁華都會或爛攤子貧民窟之中,無論是今天的人均GDP屬全球第十七名的香港、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因帝國去殖而誕生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還是那六十三個前英國殖民地國家。南斯拉夫一分七丶蘇聯一分十五, 怎也不及大英帝國,一分就六十三,佔今天的獨立國家三分之一,空前也絕後了,不看英國歷史,就看不懂世界。

這個歐洲邊隀的小島, 天氣還是那麼糟糕, 人還是那麼紳士淑女, 但怎麼也掩飾不了, 這個小島面積與我國一個廣西省相若, 人口不及我國5%。

這幾年每年都來英國一次,來去匆匆三五日,或工作丶或坐郵輪。但是用兩個星期時間在英國走透透,就要數廿八年前的大學時代了。當年逛英倫三島,走馬觀花,一知半解。最近花了兩週的時間, 坐公主郵輪去英倫三島。由英國倫敦的外港修咸頓上船, 經過愛爾蘭、北愛爾蘭到達蘇格蘭, 然後回到英格蘭。這讓我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去反思, 去了解這個那麼遠、這麼近的香港的前宗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