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的桃花源

  由停車場出來,前面就是一條櫻花大道。兩旁種滿了過百棵枝垂櫻,現在是深秋,如乾涸的垂楊,在等待春天的陶淵明用那枝來自東晉的毛筆去滋潤。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櫻花大道的終點,是一座大山。山中開了小口,走近看是隧道。這隧道本身也是一場戲,由無縫不鏽鋼打造,相信所費不菲。表面極為光滑,牆上鑲有不鏽鋼燈飾,漫步其中,時光隧道的感覺。隧道並不直通出口,而是故意彎彎曲曲,一眼看不到盡頭。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走了一百多米,彷彿見到光了,那就是出口了!再走數十步,豁然開朗,原來是一座吊橋。用了九十六根鋼索拉起,橋下是山谷森林。走過吊橋,後面就是帶有中式寺廟風格的屋舍,但使用落地玻璃鋼筋結構。這就是二千年前五柳先生筆下的桃花源,在貝聿銘的鬼斧神工之下,重現於日本滋賀縣深山深處:美秀美術館。

  東晉士大夫要歸隱的那田園,原來在東瀛。被貝聿銘用鋼筋水泥演繹成一個現代化的私人美術館,屬於神慈秀明會教主小山美秀子,所以稱「美秀」。意念是那麼的古老,建材卻使用了不鏽鋼、落地玻璃、鋼筋鋼索等現代物料,不曉得陶居士收不收貨呢?反正有美國人收貨了,一九九七年十一月開館,獲美國《時代周刊》選為全球十大建築。

  我去過世界大大小小過百博物館、美術館,都以不同藏品或建築物著名。鎮館之寶,就是進館之路,美秀美術館應是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