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人類財富

世界遺產於1959年開始, 聯合國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以保存具有傑出普世價值的自然文化遺產為目的。世界遺產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複合遺產三大類, 總數有1092, 全部都是触摸得到的物質文化。

由食物的採集者, 到糧食的生產者, 人類除了創造自己生存的物質環境, 也開始創造非物質的文明, 透過原始的圖騰、祭祀、舞蹈、儀式, 去解釋大自然, 去凝聚族人, 這就是「非物質文化」, 雖然這些文化不及世界遺產那麼宏偉壯麗, 200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與世界遺產份屬UNESCO的兩項不同的計劃, 本週六的《明日世遺》, 將會帶大家進入「活着的人類財富」: 非物質文化!

今集輕鬆一下, 帶大家進入多采多姿的東南亞人民日常生活, 例如影響到泰國的柬潑水祝福, 來自印度教的柬埔寨天女舞, 源自中國的越南水上木偶劇。 每日早上廣見東南亞諸國的化緣, 為什麼只有寮國保留了下跪方式? 佛教傳到中國時, 由於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 佛廟有足夠資源, 僧侶不需出外托缽, 而且開始素食, 但東南亞的上座部佛教仍然嚴格跟隨佛陀教導, 托缽化緣的步履,  2500年都不曾改變。春夏秋冬, 雨季乾季, 沒有一天間斷過, 成為東南亞最悠久的非物質文化傳統, 緬甸,柬埔寨及泰國的化緣, 每朝施主都站立, 施捨食物給僧侶;  只有封閉的寮國, 保留了最恭敬的下跪化緣。泰拳其實源自柬拳, 我同妹頭去泰國職業再培训,學習泰式按摩同埋學做茉莉花環, 最後在寮國古都龍坡邦渡過歲月靜好的一日, 由朝市到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