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佛國

天下宗教,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1054年基督教東西教會大分裂, 水火不容, 互相攻擊, 直到1965年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後,羅馬教皇和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才達成協議和解, 這場分裂長達九百年。

相比之下, 佛教的分裂、教義、經典、教派, 一直籠罩在東方主義的暮鼓晨鐘、朦朧迷霧之中。華人佛教徒自古自稱大乘佛教、影響力到今日的漢傳佛教圈包括, 日韓及越南, 大乘稱呼泰國及緬甸的佛教派別為「小乘佛教」。

這裡是越南順化, 我坐的船就是大乘, 大乘的相應梵語是「Mahayana」,是大的車乘之意。

這裡是曼谷, 我坐的船就是小乘,小乘一詞譯自梵語 「Hīnayāna」,是小、低下的車乘之意。

南傳佛教《巴利三藏》中沒有「大乘」、「小乘」之詞, 更無佛教徒或團體自稱「小乘」, 原來這個稱呼, 只存在於漢字文化圈的北傳佛教。有點像「四大文明」「蛮夷戎狄」概念, 只存在於中華圈。 “大乘佛教, 普渡眾生,小乘佛教, 只渡自己!” 我從小聽外婆的教誨, 原來出錯了。

小乘佛教正式叫法是上座部佛教,其中一個重要的聖地, 就是緬甸大金石。

上座部佛教誕生在釋迦佛涅槃之後百年, 大乘佛教出現在公元一世紀的貴霜王朝左右, 當時上座部佛教已經流行了四百多年, 當時並無佛像、因為佛祖禁止偶像崇拜。史稱”無像時代” , 和現代漢傳寺廟滿天神佛好大分別, 這裡沒有任何佛像, 這才是佛祖的初心!

緬甸最受崇拜的佛教朝聖地:大金石Kyaiktiyo位於仰光以西210公里的深山之巔, 上面的金塔之中供奉了當年從印度求回來的佛陀頭髮。這一塊7.3米高的天外飛石,因為百萬年前地殼變動,巨石滚到岩邊時三分之一已經懸空,只有部份還掛在山邊岩石上,搖搖欲墜,仿佛強風一吹,巨石就會掉下山崖。奇觀吸引了村民,來此祈禱,用金箔貼於巨石上,日積月累,點石成金,更為奇特,成為一塊世界最大的貼金巨石,山下十公里外也能見到其閃爍金光。

每週六在開電視77台播出我的全新旅遊節目《明日世遺》,將會用「上座部佛教」來介紹緬甸、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