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鴉片戰爭之後,坐蒸氣船由倫敦出發,3個月才能到達香港。
1869年開通蘇伊士運河後,只需要用30至40天。由馬賽出發,經過蘇伊士運河、錫蘭,最後到達印度支那,成為法國中產階級當時十分時髦的一次遠東旅程。西貢太熱,法國人周末就會來到清涼的巴拿山避暑。
位於峴港市郊大約40公里處的巴拿山不僅涼爽,而且水質極佳,於是在這裏建起別墅、餐廳、庭園,甚至種起葡萄、建了酒莊,還從法國運來好酒窖藏地底。
不過法國人在遠東的好日子,並不長久。
二戰之後,法屬印度支那解體,法國人離開了,經濟起飛的越南人自行接手經營巴拿山,2009年就建了長達5,042公尺、當時全球最長及落差最大的登山纜車。歐洲風情小鎮加上主題樂園,對越南當地人而言,它無疑就像是迪士尼樂園,這裏還有山寨版的巴黎聖母院、紅磨坊,連餐廳個名都叫做印度支那餐廳,即使它的門票高達75萬越盾(約250港元),但依然人頭湧湧,一年竟吸引150萬的人次參觀,再次證明殖民地風情有價有市。
本周我會帶大家重溫英法殖民的昔日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