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的歐洲風情

十九世紀帝國主義高峰時,歐洲人被視為上天注定的統治者,歐洲文明居於絕對的優勢,英法殖民東南亞時,將他們心目中自認全球最良好的城市規劃、鐵路、郵政、宗教帶到英屬緬甸同埋法屬印支。本周六這集《明日世遺》,重溫百年前白人在遠東殖民地點樣歎世界,將歐洲上流社會的飲、食、住宿統統搬到東南亞,千里之外的遠東也可以享受到歐洲風情?

歐洲人有話,天堂的生活是「法國人替你做廚師,英國人做管家!」那麼,甚麼是地獄的生活?英國人替你做廚師,由法國人替你打點管理!

英國的國食(或劣食)Fish & Chips傳到英屬緬甸,法國大餐一向精緻,自然風靡法屬印度支那,在老撾還加入了當地出產的香草配料變成Fushion菜。這一集Home Away From Home,我將帶大家去緬甸仰光,試下英式殖民地菜系,比較越南河內法國餐廳,以及老撾龍坡邦法餐,還有河內街頭的長龍法包。深地測試英國菜是否真的這麼伏?法國人離不開咖啡,越南成為世界第二大咖啡產國;英國離不開奶茶,緬甸街頭巷尾都佈滿了奶茶店。

一八六九年開通蘇彝士運河後,只需三十至四十天,由法國馬賽出發,經蘇彝士運河、錫蘭,最後到達印度支那,成為美好時代的法國中產階級時髦的遠東旅程。英國人則對園藝情有獨鍾,全球每一個前英國殖民地都見到Botanical garden,香港有動植物公園,遠在塞舌爾首都維多利亞城都有熱帶花園,在英國前殖民地的緬甸也不例外。

東南亞氣候濕熱,英國人在緬甸眉苗山頂、法國人在越南巴拿山頂,建築他們的歐式風情渡假小鎮,成為真正千里之外五星級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