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佛的腳趾

面容娟秀、人頭鳥身、聞歌起舞、婀娜多姿, 無論在泰國首都曼谷的機場墻上壁畫、著名的大皇宮、玉佛寺、寮國首都永珍的地標: 凱旋門上, 都有這種半人半鳥的雕像──金納里、緊那羅(Kinnari或拼作Kinnaree),她們當然不是會講大道理的大神, 漢譯名字可一見端倪: 人非人、疑神、音樂天、歌神、歌樂神,形象為半人半鳥,是天神的歌者和樂工。

作為印度教中的一種小神,地位等同聖經中的天使。我深愛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的名作《西斯廷聖母》之中, 那兩個睜著大眼仰望聖母降臨, 充滿稚氣童心的小天使, 比主角更加搶鏡及討人喜愛。對這種連個人名字也沒有的配角小神, 我一向極感興趣。因為自己也是全球各地每天都在跑龍套的七十億蛋散之一員。

常言道「成功靠父幹、發達靠投胎」, 印度社會比香港更講究階級地位及出身, 例如廣受印度及東南亞信市民崇拜的「象神」, 血統就十分Blue Blood, 父親為三大神之一的濕婆, 母親是美麗的雪山神女, 以今時今日的香港社會比喻, 就如何家大公子。

「金納里」呢? 出身於十分卑微的社會最低層。印度教的教義之中, 腳是人體最骯髒的部位, 金納里正是從大梵天(泰國稱為「四面佛」)的腳趾中生出! 俗世之中, 腳趾生出的應該是癣、瘡, 最令人津津樂道可能是「香港腳」, 怎麼看, 玉佛寺前面, 這些金碧輝煌的漂亮舞女, 也和腳趾扯不上關係啊! 金納里擅長音樂,金納里擅長舞蹈。他們住在吉羅娑山俱毗羅的樂園裏,是俱毗羅的伴神。用現代的語言, 等同來自河南某鄉鎮的無名童工雜技團, 每天吹吹啲打, 頭頂碗碟打兩個側身翻, 行走江湖。

仔細看泰國的金納里雕像, 神像雙腳和茶樓的點心類似, 的的確確是一對「鳳爪」。佛教也吸收了此神,作為護法神天龍八部之一。但樣子就變了很多, 被稱為「緊那羅菩薩」, 通常為馬首人身、或青面朱髮、手持斧錘, 怒目相向的樣子。

反而出現在《阿彌陀經》的「妙音鳥」:迦陵頻伽, 角色更像金納里的姐妹:「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更化為後世的飛天, 衣裙飄曳、彩帶飛舞、永遠翱翔在敦煌的洞窟。本欄曾在2015年介紹過日本國寶、現存中尊寺的妙音鳥銅雕, 可作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