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海攪拌須彌山

人, 為什麼要宗教?

舉頭望天,星星太陽月亮是那裏來的?低頭望自己,我由那裏來的?父母由那裏來的?人類是那裏來的? 我將會去哪裏?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儒家思想中,孔子沒有給你答案。孔子只講禮教, 以及含糊的 “知天命”!

但是在印度,就以最密集丶顏值最高的方式出現。印度原生宗教包括婆羅門教、佛教, 以及印度教, 對於神祇的表達方式, 總是令人過目不忘。

東南亞沒有人識巴利文或梵文,但是他們對於每一個印度神,都如數家珍。他們不識中文,但是對孔子仍然感到陌生!

印度宗教提供了人生所有的答案。令我們的生活,好像有一點方向。在最黑暗的時候,就像蠟燭一樣的光明。

破壞聖像

歐洲在8世紀到9世紀之間, 有一場轟轟烈烈的聖像破壞運動, 從726年羅馬皇帝利奧三世頒佈禁止偶像崇拜法令為開端。

「不可雕刻偶像,也不可仿造上天、下地和地面以下水裡任何東西的形像。不可跪拜偶像,也不可受引誘去事奉偶像,因為我耶和華你的上帝,是要求專一愛戴的上帝。」(出埃及記20:4,5

在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回教這些亞伯拉罕諸教中,崇拜偶像被認為是一項主要的,所以英文有詞彙專指破壞聖像 “Iconoclast”, 歐洲人還調侃漫天神佛的印度教 “偶像崇拜之所以傳遍全球,是因為挪亞方舟大洪水的時候,將印度教的成千上萬天神,衝到去全世界!”

亞伯拉罕諸教對偶像崇拜存有偏見, 但無阻印度人邊吃咖哩, 邊發揮自己的創意小宇宙。

印度教的創世紀

由那裡開始?

當智人開始直立, 腦容量達到1500ML, 和一支大支裝汽水相若, 就誕生了軟實力。人類傾向解釋, 目及週遭的大自然, 就想到為什麼, 而解釋的方法各有不同, 靠的是各種的創造力。這就是原始宗教的泛神論, 行雷閃電、日升月降, 皆是神力, 都有其意識。五大洲都出現了不同的原始宗教, 千奇百怪的神也誕生了。有的裝神弄鬼、假託天命、故弄玄虛、非我族類即指為異端, 更多宗教導人向善, 敬畏天地。

佛教沒有「創世」這一部份的理論, 佛祖不是自有永有的almighty god。

但印度教有「創世」, 不過不是盤古開天闢地, 不是上帝造亞當夏娃, 而是「乳海攪拌須彌山」。

不必去印度找尋這個故事, 好的故事自己有腳, 不靠一刀一槍, 自然傳遍世界。

2006年啟用的泰國新曼谷機場, 國際出發通過安檢後的大廳中央, 就是「乳海攪拌須彌山」大型雕塑, 講述宇宙創始之初,須彌山下的乳海埋藏著長生不老甘露,善神與阿修羅決定合作攪拌乳海,以取得甘露。毗濕奴化成靈龜頂著須彌山作支點,破壞神濕婆則站在山頂指揮著眾神,蛇王Naga當作攪動乳海的繩子,92個阿修羅(凸眼頭戴冠毛頭盔)拉著巨蛇的頭,88個善神(杏眼頭戴圓錐型頭飾)拉著巨蛇的尾,以輪流拔動巨蛇身體方式轉動須彌山一千年。在乳海翻騰的過程中,各種新的生命和寶物隨之誕生,最後被眾神瓜分。

吳哥窟乳海翻騰

近有這個新曼谷機場, 遠有遍佈柬埔寨吳哥窟的壁畫、雕塑, 無不顯示印度教的魅力, 無遠弗界, 跨越時空。一首歌流行十年八年, 但印度一個神話故事可以流行千年以上, 可見其創造力深入民心。

吳哥窟處處可見『攪拌乳海』的藝術與雕刻, 無論是在吳哥通王城的入口,還是在吳哥寺的牆壁雕刻上, 無論是在斷垣殘壁的塔普倫寺,還是在廢墟一般的崩密列, 兩隊人馬, 日以繼夜, 千年不休, 在海中拔河。

西方人相信宇宙萬物是上帝創造, 但印度教相信宇宙萬物是從海里誕生的。這個海不是咸死人的藍色大海, 而是牛奶一樣的乳汁之海。因為乳汁是供養生命的,所以乳汁之海當中就有了生命的誕生。

但生命的誕生, 也不是簡單地十月懷胎、或像上帝耶和華用六天的時間創造世界, 或者盤古開天闢地, 而是由兩隊神靈用一條巨蛇Naga, 像拔河一樣在乳海的中間拉扯, 一邊善神菩薩, 一邊惡神阿修羅, 天搖地撼, 浪花朵朵,每一朵浪花中間有女神誕生叫Apsara飛天仙女,她代表最早的生命。

生命源於水, 浪花捲起正是代表生命出現。而且這海浪是乳汁,更代表新生命的誕生,希臘神話里最美的女神維納斯,也是從海浪里誕生的。

佛教誕生於古印度,對印度教神話中的阿修羅作出新的解釋,並吸收阿修羅到天龍八部護法神隊伍中。

誰創造了乳海攪拌須彌山? 由於年代久遠, 作者無從稽考,或許是集體創作, 我想當年創作時, 應該估計不到這個神話會流傳印度千古之餘, 乳海翻騰出了印度洋, 還影響到千年前的吳哥窟石雕壁畫、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的靈感、以至泰國曼谷機場的最新雕塑, 可謂永恒不朽的印度大師級文創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