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馬丁路德

「生命的意義就在每個當下,每個呼吸,和每一步腳下的路。」一行禪師

上回講到, 近代第一個白人佛教徒、1880年美國退役上將Henry Olcott 在斯里蘭卡皈依佛教後,  成立了佛教神智協會(Buddhist Theosophical Society, 他為佛教設計了旗幟, 由藍、黃、紅、白、橙和彩色六道顏色組成,代表釋迦牟尼佛得道時放的六色佛光。五年之後這面佛教旗在斯里蘭卡作為信仰與和平的象徵第一次正式使用。1951年世界佛教友誼會在斯里蘭卡成立,將佛教旗定為會旗,之後逐漸為全世界佛教信眾所認可,遂漸成為今天國際佛教的共同標誌。

佛教神智協會

Henry Olcott 倡議, 取消大小乘佛教的稱呼, 世尊傳教時本無大小之分, 而應稱為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他開始積極推行佛教改革, 作為一個西方白人, 自然受到了西方宗教運動影響, 例如遠離神秘、迷信、神力、崇拜偶像、燒香、空洞說教, 而力主回到坐禪和內觀禪定, 西方稱為「佛教復興運動」(Buddhist Renaissance) 。因為佛祖釋迦牟尼原本就是在禪定中悟道, 而且反對偶像崇拜。具體方式表現為現世體驗式修行”, 而非只講來世輪迴信仰式的宗教。

回想二千五百年前上座部佛教誕生後, 斯里蘭卡(錫蘭)是第一個外傳的國家, 經水路在十一世紀傳至緬甸、十三世紀傳入泰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 十六世紀的國王Rajasimha I1580-91)滅佛以後,十七世紀的錫蘭,經已沒有真正的僧人,十八世紀時錫蘭國王Kirti Sri Rajasimha1747-82)期間重新支持佛教,直至1753年泰國的僧侶使者被邀請到錫蘭重新授予戒律,當地才重新建立僧團, 所以這些國家的上座部佛教是一脈相通的。佛教神智協會成立於斯里蘭卡, 輕易就影響到泰、緬、柬等東南亞佛教國家, 馬哈希禪修中心就是一個例子。

西化現代演繹

Henry Olcott之前, 禪修在斯里蘭卡並不普遍。當地的上座部僧侶和漢地大乘佛教徒一樣, 熱衷於研究浩翰的大藏經, 例如《大正藏》收集的3439部經、13,520卷、80,634頁、多達一億多字。1881年英國佛教和語言學者Thoams William Rhys Davids在倫敦成立巴利聖典協會(英語:Pāli Text Society, 將多達64本書籍、共94卷、超過26000頁的巴利三藏翻譯成了英語。

1883年在芝加哥世界宗教大會(Chicago World Parliament of Religions)上, 這位白人佛教徒發表了對原始佛教“Original Buddhism”)徹底的西化現代演繹。將歐洲啟蒙運動的砸毀聖像、反制度、反僧侶、反儀式的新教策略帶入佛教, 他認為真正的原始佛教並不是傳統僵化的教條、空洞的儀式、或塵封的經卷,而是存在於鮮活的現世體驗裏, 那就是內觀禪定(Vipassana, 意思是如其本然地觀察事物,傳自釋迦牟尼佛)。甚至不需要僧侶去解釋大藏經, 而由在家的學者, 由學術角度翻譯成現代英文。佛陀的智慧, 所有人可以直接接觸, 佛陀的解脫體驗, 任何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體會。這點, 的確很有馬丁路德改革天主教的影子。

用一行禪師的話來說:對見解的執著,是精神之道上的最大障礙。」直指本心, 回歸基本, 就是原始佛教的本意。

斯里蘭卡大菩提協會

如果去過釋迦牟尼佛的悟道成佛之地: 菩提伽耶朝聖的朋友一定會留意到, 這個最重要的佛教聖地, 由來自斯里蘭卡的大菩提會(Maha Bodhi Society)管理。

這個協會在1891, Henry Olcott的斯里蘭卡學生Anagarika Dharmapala(達磨波羅)建立,在印度和斯里蘭卡繼續推動上座部復興, 達磨波羅被稱為「第一位佛教全球護法」(First Global Buddhist Missionary) 、「斯里蘭卡佛教復興之父」。

西方基督教徒一向有朝聖的傳統。1891, 達磨波羅第一次前往同屬英治印度的菩提伽耶朝聖,他心痛地發現, 這個佛教發源聖地已經被印度教佔據, 佛祖被塑造成印度神毗濕奴的樣子, 而且禁止佛教徒入內。接受西方教育的他於是上訴法院, 要求由佛教徒管理佛教聖地。次年他將大菩提會由科倫坡搬到加爾各答, 以更接近菩提伽耶。這場官司打了半世紀, 1949年法院終於裁決菩提伽耶由大菩提會管理, 一直到今天。1926, 他在鹿野苑重建了Mulagandha Kuty Vihara, 還從菩提伽耶的大菩提樹上折枝移植了一棵菩提樹,到鹿野苑的花園之中而來。除了修復印度的佛教聖地、他還成立西方第一個佛教協會: 摩訶菩提會美國分會, 將佛教成功引進北美洲、歐洲等。

Henry Olcott、達磨波羅努力奔走弘法之下, 為古老的佛教注入了全新能量, 風行於西方知識份子界之餘, 全新的上座部佛教也影響到了近年的漢傳佛教走向現代化, 人生佛教、人間佛教、正念生活、等等, 如雨後春筍, 方興未艾, 誠為當代我等佛子之福。

佛教源於恒河, 二千多年奔流不息, 上座部佛教(南傳佛教、原始佛教)因為出現最早, 為河流上遊的娟娟細流, 清澈透亮而原始純樸。北傳佛教(漢傳佛教)出現較晚, 為河流之中流砥柱, 轟隆雄大而豐富多彩。加上藏傳佛教、匯成滾滾紅流, 奔流到海不停息。追本溯源, 均是源於恒河邊的偉大世尊、我們共同的老師: 釋迦牟尼。

(佛教復興運動系列三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