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盛開鮮花形的超現實建築,聳立在埃塞俄比亞的羣山之巔,俯瞰萬里無際河谷。花邊最高層的三個飛碟形露台上坐滿歐美遊客,一邊喝啤酒,一邊看日落。刺眼的酷熱驕陽,掉到山邊,變得溫柔可憐的橙色蛋黃。身處戶外,卻沒有一隻討厭的非洲蒼蠅,因為這間Ben Abera餐廳, 聽聞由一位蘇格蘭女士開在拉利貝拉! 旋即已經成為了該巿的地標、教堂以外的景點,晚晚爆滿。
想起教堂區討厭的蒼蠅大軍,這裡居然一隻沒有。導遊說,教堂蒼蠅來自附近民居,政府已經意識到蒼蠅趕客,今年已經賠錢給中心區的居民搬遷,期待明年有改善。
關於跳蚤,導遊說那已經是過去式。教堂收了每個遊客US$50的門票,去年已經換了地毯。怪不得,這幾天我都沒有感到被叮。小心駛得萬年船,建議大家還是帶蚊怕水,一次過防蚊防蚤。
一個金髮的中年歐洲婦人,騰來騰去,招呼客人。我估計她就老闆娘。果然她就是老闆娘Susan, 來自蘇格蘭格拉斯哥。六年前,她來埃國做義工,在拉利貝拉35公里外的鄉村開了一間免費小學, 義教當地小童英文。她的埃國人司機有天同她講,想開一間餐廳,當時她剛剛收到英國政府的退休金,於是一人一半,合資開了這家餐廳。2012年10月開幕,旋即紅遍網絡,還來不及被Lonely Planet加入,但已經被Trip advisor評為拉利貝拉全巿No. 1餐廳,然後被評為埃塞俄比亞全國No. 1餐廳。她現在請了20個本地青年,增加本地就業。至今她每天來餐廳打點,除了每個星期六在家,義務教本地人英文。
這個天馬行空的設計,並非歐美名師,而是兩個名不經傳的拉利貝拉的年輕人。他們瘋狂地設計了達利Dali一樣的超現實空間,巧妙地利用了山巔的360度無敵風景,第一層使用落地玻璃,第二層半露天,第三層全露天,將環迴美景一網打盡。每層之間使用螺旋形上行斜道,就像花蕊。
最後,就是餐廳名字。為反映他們是異國拍檔,Ben(蘇格蘭語:山)Ababa(埃塞語:花),合起來就是「花的小山」。她已經在餐廳附近種了5萬株花和果樹,現在每天供應的果汁均來自自家果園。我叫了混合果汁,下層木瓜、上層牛油果,十分新鮮。下一步她有意將來開酒店,計劃8間傳統石頭小屋,但缺乏資金,尚未動工。
聽完蘇格蘭大嬸的埃國「第二春」,我深深感到,助人必將助己。她千里迢迢來埃國助學,最後找到自己退休後的事業。看著她如一個快樂的花蝴蝶,在異國之巔「花的小山」上穿梭不停,由衷希望她再下一城,找到資金開酒店。
看完日落,回到Panoramic View酒店,老闆Amdemariam親自出來招呼我。他來自首都,一直在酒店打工廿多年,後來到拉利貝拉做導遊,帶一個美國女人旅遊,十分投缘,做了好朋友。女人死後。他收到美國的長途電話,美國女人留了一筆遺產給他,他在46歲時實現夢想,利用這筆天降橫財在拉利貝拉開了自己的第一間酒店。在酒店餐廳吃晚飯,叫了一個咖哩雞飯,香辣又大碟,雞肉很軟熟,吃得滿足。餐廳坐了很多歐美遊客,老闆一直站在餐廳旁邊,一臉滿足地看著他的夢想。
聖經時代市集
拉利貝拉的盤旋山路上,村民不絕於途,白色麻布長袍Gabi,手持木枝,趕羊趕牛,頭頂麻包,打扮和二千年前耶穌時代一樣, 向同一方向走去。他們最遠來自35公里外的村莊,一早天未亮就出發,徒步走四小時才能到市集。到中午多達八千人,為埃塞俄比亞北部最大市集,逢星期六舉行。根據導遊說,這裡的居民為Amhare人,小童已經100%上學,九成居民為虔誠東正教徒,濃厚宗教氣氛和這裡的岩石教堂,相得益彰。
斜坡上擠滿了驢子、山羊、小販、鄉民,摩肩接踵,空氣中彌漫著活力的幸福感。比起過去一週我去過的南部三個部落市集,這裡最為祥和。遊客在沒有通道的地檔上面東穿右插,東拍西拍,就是不幫襯小販。在這塊非洲大地上帝的黑皮膚子民,友善親和,對搞搞震的外來人,沒有惡言相向,沒一個索取影相費,更沒有人向我的相機扔石子(前天在Konso市集,就試過被人扔石子)。他們最多只是扭頭過去,或低頭。
導遊帶我介紹,「這裡是牛市,5000元一隻起。驢子2000元一隻,嫁妝必備。如果女兒的嫁妝沒有一隻驢幫助家務,如推磨,她嫁去男家後,自己就是一隻驢!」噢,這麼毒!然後有繩巿,專賣綁牲口的繩子。還有谷市,埃國特產、國民主食Injera的原料Tef苔芙,就堆了一地,淺啡色到深啡色,細如芝麻。還有另一種長得像胡椒的谷物,叫Sergun,我在大餅村就見過她們用石頭磨碎這種谷物。堆積如小山的半乾樹葉叫Hopes, 本地人用來釀啤酒。鹽巿用杯子量,一杯2元。見到這裡男族人全都穿Gabi白麻長袍,我嚷著也要入鄉隨俗。導遊帶我去布市,這裡只賣手工棉麻布,不賣現成的Gabi袍,於是我買了一塊布,二百五十元講成二百元,然後導遊帶我去找相熟裁縫,手工費三十元。我就變身成功, 前去岩石教堂朝聖。
八百年前,拉利貝拉國王發夢得到神諭,建築一個「新耶路撒冷」。他先將家鄉小河命名為約旦河。為防止剛剛興起的穆斯林得知後破壞,國王將這些皇家教堂修建在地下,將地下整塊巨大岩石鑿開,脫離山體,然後鑿空岩石中心,形成內室,成為向下望的岩石教堂,和希臘Meteora在岩石頂尖修建教堂(被稱為“天空之城”)、土耳其的Cappadocia洞穴教堂, 印度教的Ellora石雕印度廟,有異曲同工之妙。11座巨大的岩石教堂現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每座教堂都神奇地嵌入群山之中,深入地下四、五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