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饑走荒山道。
杜甫這首詩用來形容相隔一千年、地球另一端的梵高(Vincent Van Gogh)一生, 最合適不過。
1890年7月29日,梵高在散步時,仰望太陽,開槍自殺。弟弟悲痛欲絕,半年後也死去。兩人合葬在奧文斯鎮的公墓。
如果杜甫是中國最潦倒的大詩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梵高簡直是他筆下的另一個難兄難弟, 落泊程度不相伯仲, 而藝術造詣同樣泣鬼神、驚天地。
寒酸梵高墓
「走, 我帶你去看梵高墓。」沒有任何標示或箭頭,世上最偉大的畫家死後和弟弟和幾千個平民擠在一齊。「如果不是我帶路,可能你們到明天也找不到!」Laurent講笑。「就這裡!」他指著墳場之中, 靠墻的一個毫不起眼小小墳墓。
赤裸土壤上長滿了長春藤,原來貧窮的他們連華麗的大理石棺面也沒有,更沒有高大雕塑,只有一塊小小石碑寫著“ICI REPOSE Vincent Van Gogh 1855-1890” (法語ICI REPOSE意即Here lies這裡躺著)。旁邊就是弟弟Theodore的石碑, 他在哥哥身後半年, 因為過度悲痛和精神失常逝世。
現在一幅梵高的作品《向日葵》,八十年代已經被日本人以2億港幣拍得,貴嗎? 最新成交的《雛菊與罌粟花》已經4億港幣了, 新主人來自中國。但可憐的主人家貧窮終生。
Laurent先生是Chateau d Auvers奧文斯古堡「印象主義之旅」多媒體展覽的工作人員。他熱情地來巴黎接我去三十公里外的Auvers奧文斯鎮,參觀印象主義的發源地。
印象派在這裡誕生
1820年照相機發明了,令法國畫家重新找尋油畫的新表現方式。由於傳統學院派在室內、用照片式方式寫生,很容易被攝影取代。於是年少輕狂的莫內Monet、雷諾瓦Renoir、馬奈Manet等人, 大膽地走出畫室,在屋外研究光和色彩的關係,當時科技發展,西歐人已經明白「色即是空」的科學原理,色彩並非事物本體。物體全部吸收日光就呈黑色,反射就呈白色。於是,傳統畫家固有顏色的觀念打破了。印象派畫家明白色彩並不存在時,就放棄了用照片式方式去描繪景物的形狀和輪廓,反而用自己「個人感覺」,捕捉視覺印象,追逐「神似」。傳統油畫由線、面組成,印象派打破了傳統,畫作往往鬆散自由,任由畫家發揮,捕捉一刹那的光線,化為永恆。繪畫對象由傳統畫家的宗教歷史題材,回到現實中的「煎餅磨坊的舞會」、「草地上的午餐」、還有大自然風景。印象派要捕捉色彩的源頭:光線,就一定要去戶外寫生。
當時莫內、雷諾瓦, 還有畢沙羅Pissarro都來這個巴黎近郊的Auvers奧文斯山谷寫生。因為這個風景如畫的山谷住著這些年輕窮畫家的主要贊助者:Paul Gachet醫生,他買了很多這些當年被人唾棄的、嚴重滯銷的新潮作品。
19世紀末,年輕的幾個新派畫家在巴黎第一次聯展,其中莫內的一幅「印象•日出」被評論家諷刺為「印象派」,由是開啟了藝術新潮流。
自古才子多落泊
1886年,荷蘭人梵高到了巴黎,接觸到這批印象派畫家,他開始進入印象派階段。1890年5月20日,他跟隨印象畫家到了奧文斯, 在這家小鎮上的一家叫Ravoux 的小旅館二樓住下,每天3.5法郎。小鎮田原風光和河流的光線, 成為他的靈感。
當時他已經遭受精神病折磨,接受Paul Gachet醫生治療,仍然每天出外寫生。他在奧文斯渡過人生最後七十天,畫了八十幅藝術價值最高的油畫, 無人問津。他經常有幻覺,所以晚期的畫作被認為「神魔上身、最有靈性」。畫麥田如黃海、畫松樹如綠燄、天空燒起藍色旋渦,星空也在燃燒如煙花,無疑已經超越了忠於寫生的印象派,他不知不覺已經在精神錯亂之中突破了印象派, 開啟了「表現主義」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