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復興運動

天下宗教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1054年基督教東西教會大分裂正教與天主教水火不容互相攻擊直到1965年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後,羅馬教皇和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才達成協議和解這場分裂長達九百年。

相比之下佛教的分裂、教義、經典、教派一直籠罩在東方主義的暮鼓晨鐘、朦朧迷霧之中。

這裡是曼谷、仰光我坐的船就叫小乘,小乘一詞譯自梵語「Hinayana」,其中 Hina 是細小、低下意思;Yana意為乘、車子、舟船。

這裡是中國、日本我坐的船就叫大乘大乘的相應梵語是「Mahayana」,是大的車乘之意。

佛教不論大小乘都視同一位老師釋迦牟尼為教祖但何時拆開為兩艘大乘、小乘沒有基督教那場1054714日發生在君士坦丁堡聖索非亞大教堂分裂事件的詳細歷史記載。

7A62EC79-41A5-4DE1-9615-17074E6F4E58

表姐失蹤了

生於中土是你的佛根得聞佛法更是你的福氣。佛祖說過人身難得、中土難生、佛法難聞。我們學的是大乘佛教普渡眾生你要記住不能學小乘只渡自己啊!” 童年時在家鄉成都每天飯桌上、睡床上外婆不厭其煩都向十歲未足的我灌輸大乘佛教的真理。似懂非懂但聽了超過一千遍我當然比中文課本更能倒背如流。

外婆不止言教更施以身教。向乞丐佈施時她會教乞丐諗阿彌陀佛。她更將《觀音靈應記》中尋聲救苦的故事重新編寫印成小冊子讓我去到處派發以渡眾生。

受外婆影響我的表姐也成為虔誠佛教徒。身為工商管理碩士畢業生的她有一天忽然辭去高薪厚職說自己要前往緬甸修內觀禪手機也切了和家人一下就斷了連絡。我於是趁著去仰光(其實我也不知道她在仰光還是曼德勒)旅遊之時前往著名的Mahasi 馬哈希禪修中心打聽一下失蹤表姐的下落。

這次仰光馬哈希禪修中心之行就打破了我自幼被灌輸的傳統大小乘概念。我將連續三期, 為大家介紹為何「大乘小乘不存在」。

馬哈希禪修中心

作為緬甸最大的禪修中心,這裡更像是一個國際化的夏令營。我趕在早上十點開門時進去參觀,中庭一條深咖啡色的袈裟人龍已經安靜排好,全部手中托缽在最年長的師傅帶領之下慢慢魚貫步出不發一言走去食堂。最前面是出家人共有100位和尚、然後有20位身穿粉紅色袈裟的尼姑殿後她們都打傘遮陽。最後就是來靜修的在家人,共有200多名緬甸人、84名外國人,其中以泰國人最多,包括曼谷佛教大學的畢業生有60人,其餘日韓越南人等,中國人有六個,包括三個台灣人,三個內地人。眾人安靜地進入食堂席地而座飯桌上有簡單的素菜如茄子、南瓜、豆角等。

我去訪問中心的行政主任Ko Ko Myint先生。他說「1947年,緬甸當時的總理吳努(U Nu)邀請了馬哈希尊者主持一個在仰光新落成的禪修中心,後來成為這間馬哈希禪修中心標榜內觀禪拯救人心禪修者將注意力集中在觀察腹部的起、伏狀態。沒有太多宗教味道,不需要成為佛教徒,也可以參加靜修,所以有無神論者、基督教徒、印度教徒等也放下俗務的紛擾,來這個中心體驗如何放鬆、如何呼吸,追求心靈的能量,感受燒香拜神以外的佛教智慧。現在馬哈希禪修中心有500間中心在緬甸、15間在美國,還有日韓英法泰新等國,培訓了超過700,000名禪修者成為緬甸最著名的靜修中心。」

我問他「最近有沒有一位四十多歲的單身香港女士獨自來中心學習禪修?

「我印象之中,最近沒有香港女士來參加。任何緬甸人、外國人都可以參加十日至一年的禪修,完全免費,中心靠捐款運作。每人都有單人房,有嚴格的作息時間,凌晨三點起床、四點禪坐、五點步行禪、早餐,六點禪坐,七點步行禪,八點禪坐,以此類推,一天的活動都是禪坐和步行禪為中心。我們也計劃在香港開設中心!」他說。
「為什麼沒有方便遊客的一天體驗呢?」我曾在香港參加過多次梅村舉辦的一行禪師靜修營、韓國禪寺一日體驗。
「這已經在計劃之中。」

果然, 兩年之後仰光馬哈希禪修中心已經推出一日遊客體驗。行程如下:

• 8:00 AM 酒店接載

• 9:00 AM 到達馬哈希禪修中心

• 9:30 AM 學習佛教教義

• 10:30 AM 學習傳統的冥想練習

• 11:00 AM 自我冥想

• 1:00 PM 酒店送返

(佛教復興運動系列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