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 何處來?

FD8DF4C2-3C4D-4A4D-98B2-88A7FAE85511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大部份年輕人只記得西曆, 不記得農曆, 除了過年時, 會知道今年正月初一是2月5日。只因為國父孫中山在南京就位臨時大總統已經決定行雙軌曆法,才得以保留了中華傳統二千年的農曆, 但每年的農曆新年與西曆並不對應, 為什麼呢?

今年立春在大年三十2月4日, 大年初一在2月5日, 今年就是 “盲年”, 指農曆全年都沒有立春的年份。有盲年, 就有雙春年, 一年有兩個立春!

和每年復活節的日期都不同的原理一樣, 復活節原本是猶太人的逾越節, 計算方式使用猶太曆, 猶太曆和農曆一樣, 屬於陰陽合曆!

3A11FFE0-15B6-42A0-80AC-5E0625205C9D

人類何以得知年月日?

日月年組成曆法, 古人如何得知年月日的存在?

日復一日, 太陽東昇, 謂之一「日」。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上聯是宋朝蘇東坡所寫, 直到六百年後,清初才子金聖嘆才對出下聯:

「今夜年尾,明朝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古代的中國人和猶太人, 舉頭望明月,望見新月時就是初1,滿月就是15,到下一個新月之間就是一個「月」, 所以中文“月”即指月亮, 也指月份。

一年怎麼計算? 站在地球上觀察太陽,看到它從黃道上某一點出發, 運轉一段時間之後, 就會回到同一點, 剛剛就是365天, 中國人以上一個冬至, 到下一個冬至, 所需的時間, 謂之一年。冬至的量度最容易, 用一根垂直的柱子或棍子, 稱為 “圭”, 太陽位置可以由每天正午時指時針影子的長短來測量,這是測量每年長度最自然的方法:以日照來確認季節。每年冬至,我們北半球黑夜最長而白天最短,365日發生一次, 是為「年」, 冬至大過年。

4A5666E1-F5BA-4EE0-90E7-251506D44381

陰陽合曆

所以, 古人用太陽的影子計算出 “年”, 用月亮陰晴圓缺計算出 “月”, 用日出日落計算出 “日”, 這就是陰陽合曆。

「陽」是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以冬至回歸年為基準確定歲實,配合太陽季節陽光分一歲為二十四節氣;「陰」根據月球運行定朔望月。但是, 這樣算來平均每月的日子是29.5天,一年只有354天。比按照太陽的運動規律來計算的一年365天少了11天。於是農曆月曆和實際的太陽季節就會對不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才有了閏月,加上閏月,閏年共有13個月份。

簡單來講, 萬物生長靠太陽, 季節轉變由太陽運作,以冬至為歲實, 以立春為歲首, 立春之後, 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 明顯會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此外還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新的一年之始。

中國農曆月以月亮運動為計算, 所以每年的初一, 一定是新月, 十五一定是滿月。

中國農曆來自耶穌會

孫中山在南京就位臨時大總統已經決定行雙軌曆法, 採用了西曆, 「陽曆」是指曆法中只保證一年的時間與地球繞日運行周期基本一致,不考慮月亮陰晴圓缺,一年12個月,這個陽曆“Month月”,實際上與 “Moon月”運作無關。陽曆(格裏曆)每月月大為31天,月小為30天。

中國傳統曆法既反映了太陽的運動,也反映了月亮的運動。十分複雜,難以推算及記憶。所以中國古代有個部門, 叫欽天監, 專門負責掌管觀察天文,並推算曆法。

但現在中國的農曆, 並非中國人編寫, 而是四百多年前由歐洲耶穌會教士編撰! 明朝末年的《時憲曆》, 由“大西洋國人湯若望” 根據西法“督修曆法”編寫, 他是日耳曼人, 神聖羅馬帝國的耶穌會傳教士, 在中國生活47年,歷經明、清兩個朝代。逝世後安葬於北京利馬竇墓左側,康熙朝封為“光祿大夫”,官至一品, 就是靠湯若望對日食/月食的測試結果“時刻分秒,毫厘不爽”, 被明清官府稱為 “真可謂為神奇者也!”明朝欽天監和湯若望多次打擂台, 但每次都由湯若望準確預測到日月食, 取代了中國舊曆, 一直沿用到清朝, 延續至今,就是俗稱的“農曆”。

除了年月日, 還有星期, 星期又叫禮拜, 一聽就知道與宗教有關,西方的星期最早來自於蘇美爾人, 每七天為一週。後來古猶太人受到兩河流域文明影響,也接受了星期制。在聖經創世紀之中, 描寫上帝用六日創造天地, 第七天休息, 又稱禮拜天.

金聖嘆之後, 後人對蘇東坡的上聯, 用了 “日”對出下聯:

「東方日出,西邊日落,日日日出等日落」

一日之計在於晨, 一年之計在於春, 奉勸諸君休蹉跎, 珍惜光陰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