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凡爾賽宮: 赤坂離宮(二)

 

經過繁榮的東京新宿, 鬱鬱蔥蔥的森林之間, 深藏著仿如法國凡爾賽宮的宏偉西式宮殿: 赤坂離宮。

停下腳步,如果仔細欣賞這個日本唯一的新巴洛克式西洋宮殿建築時, 你會發覺門楣正中間上方有一個代表天皇的「十六瓣菊花紋」, 外墻到處都有代表日本內閣「五漆梧桐紋」,。左右屋頂各有一個銅綠色球體, 四角各有一隻金碧輝煌的揚翼鳳凰, 代表日本皇室。門楣正中還有兩個影武者, 穿上盔甲及頭盔的武士半身像, 代表了武家。江戶時代, 武家是指掌握實權的幕戶將軍, 公家指虛位的天皇朝廷。但明治天皇興建這個宮殿時, 他已經「公武合體」, 掌握了軍政大權。所以, 他急於在宮殿屋頂上展示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花鳥之間

步入赤坂離宮, 第一個房間名為「花鳥之間」, 舊名為「饗宴廳」, 是日本官方國宴舉辦之地, 以三十幅「七寶燒」聞名。在這裏吃過國宴的人有特朗普、中國總理李克強、伊利沙伯女皇之外, 第一個在這裏吃飯的人, 其實正是當時還是皇太子的大正天皇。明治天皇修建這間西洋宮殿給皇太子住, 所以叫做東宮御所(中國朝代習制, 太子居東宮)。明治天皇採用了巴洛克式西洋風格, 而非日本和風建築, 是希望皇太子浸淫於西方文化, 成為一個比自己更加西化的新天皇。

除了墻上的「七寶燒」, 「花鳥之間」的天花上滿佈有24幅油畫。日本匠人濤川惣助「七寶燒」的主題是日本獨有的四季鮮花和雀鳥, 而天花由法國畫家所繪, 以歐洲狩獵鳥獸圖互相呼應, 可謂「東西合壁」, 毫無違和感。

彩鸞之廳

第二個房間叫「彩鸞之廳」, 左右大鏡上方及大理石暖爐兩側,均飾有展趐的大鳥雕刻。不同歐陸宮廷常見的「鷹」, 這隻神鳥是來自中國的「鸞」, 鳳凰之友是也, 所謂「鸞鳳和鳴」。

如果你去過凡爾賽宮的鏡宮, 會感覺明治天皇是在向法國太陽王路易14致敬。華麗的石膏雕像上貼上金箔, 玻璃鏡反射之下, 浮誇豪華。仔細欣賞, 會發現「金鸞呈祥」的旁邊, 還有眾多獅身人面、飛馬獨角獸等西方神獸, 合奏一首「和魂洋才」的史詩交嚮樂。

「瞧, 這兩隻類似你們英國皇室獅子中間夾著的, 可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式的日本武士盔甲呢!」目睹英國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驚訝的眼神, 昭和天皇可以他爺爺的小玩意而感到得意洋洋?

「這個壁爐上面, 不是騎士寶劍, 這是我國的日本刀。上面這個日本武士的頭盔(日文稱為 “兜”), 並不是實戰用, 而是代表某一個武士家族, 出名的戰國武將, 他們的兜都很有特色, 令人過目不忘。」昭和天皇指著室內的壁爐娓娓道來, 令伊利沙伯二世聽得如癡如醉。

以上情節及對白, 並非真實歷史, 純屬小弟觸景生情,想像杜撰。

羽衣之廳

最後一間為大舞廳, 名稱來自以謠曲《羽衣》為主題之大型天井畫, 用作雞尾酒會場地或舞廳, 色彩以金色與紅色為主調。天井中間是由法國畫家描繪謠曲《羽衣》中「虛空中花落下,可聞樂音,靈香飄散四方」一節, 四方之香爐飄香,仙女散下粉紅花瓣。掛有三座巨型的法國水晶吊燈, 每座以七千餘件零件組成,為宮殿中最大最豪華的水晶吊燈。

此外還有一間「朝日之廳」, 相當於歐洲宮殿之「謁見廳」。但現在正在修復天井畫,預計至2019年3月重開。

赤坂離宮修建之時是1909年, 時值明治末年, 日本人不但打敗了清朝, 亦打敗了歐洲列強俄羅斯, 成績舉世矚目。明治天皇為了顯示自己的維新成果, 亦顯示自己西化成功, 於是選用了歐洲最豪最浮誇的巴洛克式風格, 去修建一個無比豪華的西式宮殿。大正天皇身為太子時在此宮舉行婚禮、昭和天皇於1923年至28年在此宮居住、今上天皇於二戰後也居於此宮, 可謂皇氣十足。1968年由離宮改建成為「迎賓館」, 1974年完工, 2009年成為國寶, 2016年開放給公眾參觀。2018年, 小弟拍攝的《明治憑什麼》成功申請, 成為進入這個宮殿拍攝的第一支攝製隊, 現在正在77台香港開電視熱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