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牛奶的民族感情

一提起牛奶,其實很傷民族感情。將中國特產的三聚氰胺奶粉、日本產的明治奶粉放在面前,最彪悍的五毛、最愛國的父母,會毫不猶豫地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口號嗗一聲生吞下去,前仆後繼地將日本奶粉搬回家鄉,用日貨來哺育下一代五毛仔。

其實,東亞人種九成以上都有「乳糖不耐症」,無法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喝了後會感覺腹脹、腹瀉,因為我們傳統上不喝牛奶。《聖經》上記載的「流奶與蜜之地」遠在中東。為甚麼今天日本人九成以上有乳糖不耐,但大多數人可以每天喝二百毫升的牛奶而沒有任何不適?這就要多謝一百五十年前明治天皇的「一杯牛奶改變一個民族身高」遠見了。

「100%純生乳」、「特濃」、「濃厚」,每次步入日本便利店,這些字已經足以我的舌底分泌大量唾液。日本曾以「乳脂肪比例」、「口感濃郁度」及「甜度」,進行鮮奶大比併,發現明治、雪印、森永這三大品牌都不及元祖:小岩井牛乳,特別是其天然甜度及喝完後的奶味餘韻!

置產興業、富國強兵、文明開化為明治維新三頭馬。工業現代化是置產興業的火車頭,節目中曾介紹的軍艦島、三菱造船廠就是工業現代化的例子。農業方面,明治二年開始,廢藩置縣,版籍奉還,政府將所有土地收歸國有後,將部份土地還給當時耕作的農民以外,亦將很多尚未開墾的荒僻土地,送贈給財閥,開展了新的農業模式:農場。

日本第一間農場,就是位於盛岡附近的小岩井農場,明治三十四年由荷蘭引入奶牛後,至今繁殖到二千多隻。喝杯濃厚香醇的農場新鮮「低温殺菌牛乳」,回味明治維新的味道,今周日晚繼續《明治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