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的《延禧攻略》歷史背景是所謂的「乾隆盛世」,後宮三千佳麗勾心鬥角、爭風吃醋、借刀殺人、整人鬥人,能引起當今數億觀眾為之瘋狂,卻無法出口這種品味去國際市場,播出《延禧攻略》的電視台都是醬缸之內的華語電視台。日本沒有宮鬥劇,但NHK的大河劇除了風行日本,也能引起世界觀眾的共鳴。
根據內地網易,「乾隆盛世」時,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總量的三成以上,是當時英國的八倍,俄國的六倍,日本的九倍。如此強國盛世,當然值得大拍特拍。不過延禧和乾隆至死都不知道地球另一端蠻夷之地有真正的盛世,那叫做工業革命。
京城各人忙於整人鬥人之時,一七三三年,英國機械師約翰·凱伊發明飛梭。一七六四年,蘭開夏郡的詹姆士·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一七六九年,鐘錶匠理查·阿克萊特發明了水力紡紗機,同年,瓦特製成第一台蒸汽機。一七八五年,一個使用瓦特蒸汽機的紡紗廠建成,成為人類社會進入機械化時代的標誌,一個曼城女工的生產力,相當於二百個江南織女!
英國徒有二百倍於天朝的生產力,又如何?一七九三年(乾隆五十八年)工業革命成功後的英國派遣馬戛爾尼師團訪華,乾隆皇帝的回應,在延禧和一眾五毛看來,當然拍案叫絕「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這種文化過份自信的阿Q精神,原來是源自「乾隆盛世」,一脈相承,傳統悠久。
延禧過了六十年,美國也像英國使團一樣去敲日本的大門,但日本的反應與乾隆皇南轅北轍。有興趣的觀眾可以看看日本NHK大河劇《篤姬》及小弟拙作《明治憑什麼》,為大家探討延禧之外的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