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播出的《明治憑什麼》第三集,有一個環節介紹明治美食。我示範如何煎日式餃子,並談起為什麼日本人的餃子不是中國人的餃子?今天日本人通常都吃煎餃,日文稱「煎餃」做「餃子」,反而叫「餃子」做「水餃子」。這是一個很傷心的集體記憶,因為二戰時美軍轟炸令日本河流上漂浮了很多屍體,令人聯想到水滾後浮起的水餃,所以老一代人甚少吃水餃,從而令煎餃盛行。
節目出街之日,引起網絡上熱烈負皮。因為這個說法很多網民都聞所未聞, 以為是我老作。容我在此澄清一下,資料來源是一個台灣研究日本文化的YouTuber好倫,精通日文的他有一系列的「深日本」,解剖日本深層次文化。在長崎原爆的一集中,他引述了日本著名作家新井一二三對「日本人不愛吃水餃」的研究結果,就是因為二戰轟炸時的不愉快記憶。
這個日本作家的學術研究,我問過日本朋友,他們也沒有聽說過。於是我在節目錄影時,最後特別提及「此說法的來源是新井一二三,並非項明生原創」,但出街時的版本經過後期剪接,已經剪走了資料來源這一句,就引來網絡無數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