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學習了西方的意德沃羅基,包括德莫克拉西、賽因斯、里勃而特和亞斯多落日亞,費密理說我是腊西雪茲娒在自己的孟摩利。」
「自從我學習了西方的思想,包括民主、科學、自由和天文學,家族說我是自己陶醉在記憶之中。」
第一句是小弟利用清末國人翻譯的西方詞彙造句,第二句是利用明治維新時的日本人翻譯詞彙造了同一句。各位看官,看得懂清國人的詞彙,還是日本人的詞彙呢?
明治五年,亞洲出現了一間Museum, 叫做「東京國立博物館」。明治五年,日本在東京舉辦亞洲第一個Expo,日人稱為「博覽會」。英式Club首先在橫濱出現了,日人譯作「俱樂部」。
時間是最好的證明。公園、動物園、博物館、博覽會、俱樂部、社會、經濟、選舉、反應、時間、意識、情報、必要、現實、信用、印象、理論、素質、精神、衞生、保險這些由西方語言翻譯過來的漢字名詞,統統都同遣唐使相反方向,由日本倒流入中國, 故曰漢字之逆襲,這些渡海回國的新詞彙統稱「和制漢語」わせいかんご。小弟新節目《明治憑甚麼》就有專題講解生活中的和制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