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雙城記──果亞

中印雙城記──果亞

如 果當今的印度是英國和印度混血兒的話,果亞就是印度和前任男友葡萄牙的私生子了。

孟買和香港, 是維多利亞女皇皇冠上的兩顆遠東明珠。

果亞和澳門, 則是葡萄牙遺留在遠東的兩個世遺小鎮。

葡萄牙在印度的私生子──果亞

二千年以來,中東阿拉伯人壟斷絲綢之路,歐洲人渴求的印度香料,要用同等重量的黃金向阿拉伯商人購買! 1498年,葡萄牙人經過74年的努力不懈的航海探測,終於繞過好望角,到達果亞,這是歐洲人歷史上第一次經由海路到達亞洲,打破了阿拉伯人的壟斷,可以直接進口印度的香料,經海路到歐洲,令葡萄牙一夜暴發,里斯本成了歐洲的貿易中心。果亞是十五世紀,航海大發現的重要一站。

達伽馬登陸28年後 (1526年),來自中亞的突厥人由北方入侵印度,建立了印度末代王朝──蒙兀兒帝國,和中國的清朝類似,也是異族強權統治,皇帝講波斯語,信伊斯蘭教,但統治大部份講印地語,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這個王朝最著名的貢獻就是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在1653年建築的泰姬陵(在葡萄牙人登陸之後)。直至1757年蒙兀兒帝國和英國(東印度公司)之間爆發了普拉西戰役,印度因戰敗而逐步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成功佔領印度全境,但除了果亞。

孟買像香港,葡萄牙人率先發現,但同時成了英國殖民地,遠東的深水不冷港,近代的金融中心。香港的地標是維多利亞港,孟買的地標是維多利亞火車站。

香港最繁華的地方是Causeway Bay,孟買的中心是Coloba Causeway。

坐上由孟買前往果亞的Kingfisher航班,金髮碧眼的西人比印度人還多! 果亞一向是西方人心目中的熱帶天堂,五百年前已經隨達伽馬的描述,揚名歐洲。以人均資產值計算,果亞是今日印度最富裕的一個邦。

中印雙城記

果亞和孟買的命運不同,導致發展也南轅北轍。1534年,葡萄牙人就佔領了孟買。1661年,葡萄牙的凱瑟琳公主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孟買居然作為嫁妝送給了英國! 在英國人的經營下,孟買一躍成為國際大都市。

但直至1947年,印度宣佈由英國獨立,果亞仍然一直是葡萄牙領地,印度一直想收回果亞的主權,但葡萄牙人堅持不肯放棄這個最重要的殖民地港口。

天啊,這和香港、澳門的命運,何其相似!

大家都知道,1842年,香港由清廷割給英國。但第一批發現香港的歐洲人,其實正是葡萄牙人。早在英國人取得香港前三個世紀(1514年,明朝正德九年),葡萄牙已經派兵抵達香港並攻佔屯門! 但在43年後(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放棄了香港,選擇了另一個港口登陸做其殖民地──澳門。

的確,果亞和澳門,好像失散多年的親兄弟! 兩個城市都錯過了發展機會,由先頭部隊的葡萄牙人供手相讓給了後來居上的英國人,做不了國際金融大都市。但同為天主教城市,同有賭場,同靠其獨特的 “葡式亞洲殖民風情小城”,做了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果亞舊城比澳門早19年(1986年)就列入了世遺,旅遊業是果亞的最主要產業,一定有其優勝之處! 就等我來解開這個迷團!

十六至十八世紀,果亞是 “東方的羅馬”。因為中國日本前後鎖國,果亞成為輝煌一時的東西方貿易中心,海上香料航道的中轉站。東方的香料,在這裡上船,運到歐洲後,都能以十倍價錢賣出去,令果亞迅速繁榮起來。印度的商人、葡萄牙的移民、歐洲的傳教士,都匯聚在這個千萬人口的大部市,比當時的倫敦、里斯本更多人口。

不識印度教的印度人

入住果亞的Alila Goa渡假村,這家來自新加坡的Boutique Hotel集團,第一間開在印度的渡假村,就落足在果亞。我曾入住Alila在巴厘、馬爾代夫的酒店,對這間酒店的設計和服務一向有不錯印象。Alila果亞設計前衛。電梯按鈕是隱藏的 touch screen,無邊泳池擁有亮麗的田園牛群景。跟足印度法例,將渡假村修在沙灘600米以外的稻田之中,Alila是果亞唯一一間外資酒店這樣做的,其它酒店都違例修在沙灘旁。無邊泳池的淺水區浸著矮腳的太陽椅,睡在上面,頭和頸剛好在水面之上,身都在冰涼水中,對於長年40度熱辣辣的果亞,這種可以揮霍時間和奢侈陽光的新玩意當然十分吸引。嗜陽光沙灘的俄國人是這裡主要的顧客,一般停留七晚或十四晚,或廿一晚! 和我們的旅遊方式真的很不同呢。

於是我問接待處的漂亮印度女孩,大門口的印度教神像是誰呀? 她尷尬地笑笑,說不知道! 因為她是天主教徒。啊,忘記了,葡萄牙統治果亞長達450年! 比清朝滿人統治中國10個皇帝268年,加上英國統治香港155年的總和更漫長。很多果亞人已經成為天主教徒了,也是印度唯一的天主教城市。因為這裡出了一位聖人。(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