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蘇丹工作

「我想去南蘇丹工作!」

為了避開坑坑窪窪、危機四伏的緬甸仰光行人路,Antony叫我一齊走到平坦的車行馬路上,這樣至少可以減低「拗柴」機會。

「你打算仰光之後,去那裏推廣教育?」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仰光辦事處工作的港人Antony,每三年換一次工作地點,之前去泰國山區,現在在緬甸,提供專業知識給當地老師,以提高落後國家的全民教育。

這個八十後港人的答案,「蘇丹」兩字已經足以令我腳軟,差點「拗柴」!在旺角或銅鑼灣街頭,問十個八十後港人,我打賭沒有一個人知道南蘇丹的位置及國情,或者聽說過這個陌生的國度。作為聯合國最新的BB國家(立國於二○一一年),這個新生嬰兒並非甚麼愛情結晶品,而是長達半世紀血腥內戰的孽子。蘇丹內戰是二戰以後平民死亡人數為最多的一場戰爭,有一百九十萬名南蘇丹平民死亡,以及超過四百萬人被迫離開家園。

以地球為家、工作居住地點遍及五大洲最偏遠國度的年輕人,我曾經在太平洋郵輪之上、南極半島上接觸過不少,但全部都是歐洲白人,因他們的曾祖父輩已經四海殖民。今天投身NGO去異洲扶貧,超越狹窄的民族主義,人道主義的光芒都落在歐美國家。又要威,又要戴頭盔,一生都不跨出亞皆老街到太子道西的納米型「亞太地區」,人生目標為做樓奴,才是香港八十後的現實殘酷寫照。兩者價值觀的寬度及深度,距離何止地球到火星。

昂山素姬的家門口凹凸不平,馬路上車輛呼嘯而過,危機四伏。以義無反顧的勇氣衝出亞洲,到鳥不生蛋的中非,助人為樂。為戰後滿目瘡痍的新生南蘇丹,燃燒青春。我以這位八十後港人為傲,我們相約下次在南蘇丹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