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因果

南斯拉夫內戰是歐洲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為慘烈的戰爭,超過200,000人死亡。南斯拉夫原本有六個共和國,包括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波斯尼亞,但塞爾維亞人對波斯尼亞人進行大屠殺!最後聯合國安理會將之定義為種族滅絕 Genocide。這是繼納粹大屠殺(holocaust)之後歐洲發生的第一次大規模大屠殺。

同屬斯拉夫民族, 為什麼塞維亞人那麼殘忍的對待自己的兄弟波斯尼亞人呢?萬事萬物, 都有因果。塞爾維亞王國曾經在1389年被土耳其亡國,信奉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十分敵視土耳其以及穆斯林。旁邊的兄弟波斯尼亞同樣於1463年被土耳其攻陷亡國,但波斯尼亞人土耳其化比較嚴重,一半人信仰了侵佔者的伊斯蘭教。(上期有交待為什麼波斯尼亞人由東正教轉信了伊斯蘭教。)

塞爾維亞民兵公然以炮彈、狙擊手向波斯尼亞平民展開屠殺,首都薩拉熱窩被包圍了整整四年,居民為了避開狙擊手,兩百多萬人都要使用隧道寄送物資及生活。最後引起聯合國及北約以人道原因介入這場内戰,向塞爾維亞轟炸。在這場戰爭中,貝爾格萊德中國大使館被炸。這才令塞爾維亞停止圍城。

歐洲的耶路撒冷

薩拉熱窩到處是高聳的喚拜塔、土耳其咖啡館、黑罩衫長袍女人……哪裡像是歐洲?像極了摩納哥丶約旦丶埃及這些阿拉伯國家。事實上此市有128座清真寺。

走到Gazi Husrev beg清真寺,建於1531年,對面是學校、土耳其浴場、有蓋市場。賣土耳其之眼、地毯和銅製器皿。

1878年,按照柏林條約,城市的統治權交給奧匈帝國。波赫在1908年被合併入奧匈帝國。奧匈帝國的統治給城市帶來了發展。這一時期修建了各種工廠和其他建築,許多機構都西化和現代化了。漂亮豪華的圖書館,曾經是奧匈帝國的市政廳,是薩拉熱窩最豪華的建築,薩拉熱窩在維也納之前試驗導入了路面電車等新開發的設施,在1885年成為歐洲首個全天運行路面電車的城市。現在這個老古董仍然行駛中。

但這個城市也成了戰爭犧牲品,1992年內戰時被砲擊,而且所有藏書被塞族惡意燒毁。原來以為歐洲人是文明民族,只有野蠻的伊斯蘭恐怖份子和亞洲獨裁者才焚書坑儒,看來,斯拉夫人是不同的。

三教共融

舊城中心是Turkish Quarter土耳其區,以木製飲水亭為中心,有相傳飲了聖水便會重返薩拉熱窩的 Sebilj 噴水廣場、眾多清真寺丶土耳其咖啡館丶銅器皿、土耳其之眼,我像是時空錯亂,到了土耳其。除了那些子彈殼做的筆,三至十KM一個。波斯尼亞和香港一樣,與強勢外幣掛鉤,不過掛的是死亡了的德國馬克,KM = convertible mark。一歐羅等於兩馬克。我回憶起自己大學時代德國讀書時就是用馬克。來到這兒不單地域穿梭,連時空也回轉了!

地上有條寫上Sarajewo Meeting of Cultures線,過了這條線就到了猶太區。猶太教堂建於1400年,卾圖曼接受了大量被基督徒驅逐的猶太人,證明土耳其人的宗教政策算十分開明。

土耳其人對波斯尼亞算不錯,統治期間,建樹良多,經濟發達,當時薩拉熱窩是東西方貿易中轉站。

薩拉熱窩的天主教會的大教堂的正式名稱是「耶穌聖心座堂」,是波赫最大的天主教大教堂,為紀念耶穌基督的聖心而建造。建造於1884年至1889年期間,是哥德式的建築。入口處上方窗戶的設計繪有薩拉熱窩州的州旗和風景,另外羅馬式美術風格的兩個塔上繪有薩拉熱窩的市旗和市徽。教堂門口有教皇Jean Paul the Second雕塑,他是第一個參拜東正教堂的天主教皇。

薩拉熱窩以其宗教多樣性聞名於世,伊斯蘭教、東正教、天主教、猶太教數世紀以來都共存其中。因其悠久的歷史和宗教及文化多樣性,薩拉熱窩常被稱為「歐洲的耶路撒冷」或者「巴爾幹的耶路撒冷」。直到20世紀後期為止,薩拉熱窩都是歐洲僅有的清真寺、天主教堂、東正教堂和猶太教堂可以比鄰共存的大都市。

每星期五下午一點,東正丶天主丶伊斯蘭三大宗教,教堂清寺同時響鐘,大家同時祈禱,代表薩市有長久的宗教和平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