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拉熱窩的哀傷與美麗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愛,在薩拉熱窩,也是苦澀。

恨,在薩拉熱窩,更是血海。

沒有輕風淡雲,沒有細水長流。這個城市,千年以來的愛與恨的是那麼的濃烈,連羅密歐與茱麗葉,青春的生命也無法承擔。

宗教的角色

這是陽光燦爛的八月艷陽天,距離那場歐洲二戰後最血腥丶死傷最多、圍城最久的內戰,已經相隔21年。空氣中沒有特別的血腥味,但總是彌漫着淡淡的憂鬱。死了20萬居民,家家戶戶應該都有些無法抹去的傷痕。就像全市牆壁不時仍舊有大大小小的彈痕。

「不管怎樣,我還活着,這就是幸福。」這句波斯尼亞的名言,家喻戶嘵,是真理,但傷感。

如果,-千年前的君士坦丁堡沒有發生那件事,東正教沒有從天主教分裂,也許,就不會發生塞族(東正教徒)圍攻波族(伊斯蘭教徒)的血腥悲劇。或者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沒有信奉基督教, 歷史也會改寫。

那一聲槍響

1914年波斯尼亞首都薩拉熱窩那一聲的槍聲,敲響了歐洲四個大帝國的喪鐘,引發了一千五百萬人死亡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入住這間薩拉熱窩著名的Hotel Europe,這家飯店克林頓曾經來住過,他是停止了南斯拉夫內戰的大功臣;此外還有Angelina Jolie、John Trovata、潘基文、希拉里、各國王室……當然包括裴迪南王子夫婦,奧匈帝國王位的繼承人。1914年他們本來要入住這家唯一的五星飯店,未到酒店,在街角就被波斯尼亞黨的青年人Princip暗殺,現在旁邊大街以他命名。他為波斯尼亞的獨立打響了第一槍,但想不到,薩拉熱窩的這一槍,改變了歐洲的命運、版圖,以及世界各國。在網上預訂這家著名酒店才九百多港幣, 薩拉熱窩的消費真便宜!

薩拉熱窩到處都是真子彈改成的紀念品,甚至還有迫擊炮彈筒改成花瓶。店主拉高自己褲腳,向我展示自己小腿上的彈痕,同時推銷十元一支的真彈殼筆。

酒店轉彎就是拉丁橋,橋邊牆上有紀念碑及黑白相片,展示裴迪南王子在此被刺殺。還有一輛仿造他當年坐的老爺車供人拍照。中學歷史課學過的場景, 就在面前。

在酒店早餐後,我的導遊也到了。這麼歷史豐富的名城,沒有導遊帶領就水過鴨背,入寶山而一無所知。

伊斯蘭代表文明

酒店門口是駱駝商隊客棧Taslihan的遺趾,現在是地下是商場。這城市是奧斯曼帝國在1450年代建立的。那時,伊斯蘭代表文明,基督教代表落後。

1461年,在奧斯曼帝國波斯尼亞州首任州長伊薩·貝格·伊薩科維奇的統治下,城市得到了巨大的發展。1461年之後,伊監督了城市舊市區的建設,修建了供水系統和清真寺、帶屋頂的巴扎、公衆浴場、州長官邸。

波斯尼亞的第二任州長貝格,建設了城市最早的圖書館、伊斯蘭學校、蘇菲主義的學校、薩哈特庫拉鐘樓(Sahat Kula)等建築。舊城區的大部份地區都是在他的任內修築。薩拉熱窩以其的大市場和眾多的清真寺而聞名。在16世紀中期,清真寺的數量超過100個。1660年,薩拉熱窩的人口估計超過80,000人。在帝國的鼎盛時期,薩拉熱窩是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僅次於伊斯坦堡的第二大和重要的都市。在這個時期,許多波斯尼亞基督徒改信代表文明先進的伊斯蘭教, 由是埋下五百年之後的種族屠殺原因。(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