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剛剛從埃塞俄比亞回來, 作為非洲最古老、最大的基督教國家, 埃塞俄比亞的Geez語也是屬於閃族的閃語。所以我發現, 我可以用同樣的一句通行於以色列、伊朗、阿拉伯諸國的打招呼語 “Salem”, 通行於埃塞俄比亞時, 就想起了950歲的挪亞,以及他在500歲時生的兒子閃。
“ 挪亞生了三個兒子, 就是閃、含、雅弗。”(聖經創世紀6:10)
挪亞次子 “閃”的後裔就是閃米特人(Semites),最出名就是亞伯拉罕了, 他有三子, 大兒以撒是猶太人的祖先、次子以實瑪利是阿拉伯人的祖先,先後開創了基督教、伊斯蘭教。
歷史的轉折點: 1453年
埃塞俄比亞基督教屬於正教, 但不同天主教的羅馬教廷, 正教今天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教廷, 現在正教共有15個自主教會, 互不從屬, 例如俄羅斯教會、希臘教會、埃塞教會等。源於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一世頒佈《米蘭敕令》使基督教合法化, 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330年,他遷都拜占庭,將該城改名為君士坦丁堡,又名新羅馬。但以羅馬為首的西方教會和以君士坦丁堡為首的東方教會,兩個教會分歧越來越大, 終於在1054年兩個教會大分裂。新羅馬的東方教會即是正教的普世牧首, 相當於老羅馬的天主教教宗。近年羅馬教廷致力與正教結束千年分歧, 教宗方濟各在2014年訪問土耳其時, 與正教普世牧首簽訂聯合聲明:「我們不能接受中東不再有基督徒的想法,二千年來,基督徒都在那裡宣揚耶穌的名。」
自古以來, 君士坦丁堡都是歐洲人的宗教中心, 聖索菲亞大教堂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這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 因為在這裡你會看到兩個最大宗教的衝擊和妥協。在這裡, 耶穌遇上了穆罕默德, 雖然只是刀光劍影的1453年那一剎那。
當穆罕默德的信徒攻陷那年, 聖索菲亞大教堂已經香火鼎盛了一千年, 這在東西方任何宗教歷史之中也很罕見。興建於537年, 中國時值南北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南朝建築到了唐朝的杜牧時, 早已經灰飛煙滅, 更別提中國現在全境只剩兩座唐代建築了! 1453年是中國的明朝景泰4年, 在中國是平靜的一年, 但在世界史上, 就是劃時代的一年, 代表亞洲對歐洲最後一次主要勝仗、中世紀的結束、近代史的開端、影響力直到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發現非洲新海路, 揭開了地理大發現的歐洲稱霸時代, 直到近代。沒有了龍頭君士坦丁堡後, 東歐各國正教就處於各國各自為政的階段, 即使最大的正教國家俄羅斯自稱為 “第三羅馬”, 但也沒有得到普遍認同。
1493年土耳其人鵲巢鳩佔了新羅馬, 這一佔也佔了五百年, 跨越了明清和民國。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十字架被阿拉的名字取代, 聖母與耶穌的雕像變成穆罕默德的名字。直到1935年被世俗化後的獨立土耳其變成博物館, 才令部份聖索菲亞大教堂精美的黃金馬賽克鑲嵌畫重見天日, 現在成了世界罕有的兩大宗教並存殿堂, 現在是世界文化遺產。
羅馬教宗方濟各在2014年出訪土耳其, 首站就參觀聖索菲亞大教堂, 曾在貴賓簿上分別用希臘文和拉丁語寫道:「天主的上智」以及聖詠第83篇中的一句話:「上主,禰的居所是多麼的可愛!」
巴米揚大佛與聖索菲亞大教堂
今天徘徊在各國遊客人聲鼎沸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我不斷想起斯人獨憔悴的巴米揚大佛。當公元532年新羅馬的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這間全世界最大教堂的同時, 位於阿富汗的“巴米揚”正在建設一個理想的佛教國家,「伽藍(佛寺)數十所,僧徒數千人」。玄奘法師書中記載「王城東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寶飾煥爛」,指的是最高的西大佛,而它的東面有「釋迦佛立像高百餘尺」,指的是東大佛。
兩者皆為公元六世紀的偉大宗教建築, 兩者皆受到伊斯蘭教入侵, 但命運南轅北轍。歷經千年風霜屹年不倒的巴米揚大佛,千禧年後的2001年, 被伊斯蘭教極端份子塔里班完全炸毀。反而聖索菲亞大教堂在1453年, 被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將大教堂轉變為清真寺,增加了四座叫拜樓, 將正教的鐘鈴、祭壇、聖幛、祭典器皿移去。最重要的是,他十分文明地進行了保育, 沒有搗毀破壞, 而是用灰泥覆蓋最珍貴的正教馬賽克鑲嵌畫。香火繼續鼎盛, 一千年的基督教香火再加五百年的伊斯蘭教香火, 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其它宗教建築有此殊榮。
於是今天, 我們可以一睹基督教、伊斯蘭教相逢的那一刻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