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曾是傷心地,一到維舟萬感集。逾百年來多少事,春帆樓下晚濤急。
這是梁啓超在甲午戰敗十七年後的一九一一年,再度走到日本,路過《馬關條約》締約之處的春帆樓寫成的《馬關夜泊》。
到了下關火車站,我在遊客諮詢處拿了日文、中文簡體字及繁體字的地圖,仔細研究這個百年傷心地。地圖上介紹「日清溝和紀念館」及「春帆樓」,還附有一張像片。但簡體字地圖上只字不提此傷心地,只有大幅介紹春帆樓對面的唐戶海鮮市場。怪不得海鮮市場的壽司及魚生堆之中,數百名中國遊客大媽興奮喧嘩,馬路之隔的春帆樓只有日本人,一個大媽也沒有!
坐在這間高級河豚餐廳兼旅館,數十斯文寧靜的日本食客之間,春帆樓下的關門海峽陽光普照,風平浪靜。想起今天無數香港年輕人稱日本為故鄉,這位廣東新會神童梁啓超應是始作俑者。今年是戊戌年,那場匆匆落幕的百日維新,李鴻章簽租新界,正是發生在兩個甲子之前的戊戌年。作為戊戌變法領軍者的梁啓超,二十五歲避難就是跑到北京的日本使館,伊藤博文認為梁是「中國罕見的高潔志士,使人佩服,是中國最珍貴的靈魂」,抵抗慈禧太后的追捕命,助梁逃亡日本。
為什麼逃去日本使館?因戊戌變法就是要師從明治維新,希望清朝走上日式君主立憲。這位晚清最重要思想家,倡導新文化運動,最早提出「中華民族」概念,有點像是明治維新最重要的思想家:吉田松陰。梁的日文名字為吉田晉,正因他景仰吉田松陰及其學生高杉晉作之故。
百年匆匆過,又到戊戌年!春分之時,櫻花盛開,我將帶團前往史蹟春帆樓,大啖伊藤博文最愛的河豚之余,還有李鴻章在此簽《馬關條約》的墨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