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金伯爵(又譯依利近,上環即有一條街以他命名)、白加士爵士(又譯巴夏禮,九龍的白加士街以他命名)、薩道義爵士,三個十九世紀的英國外交官,熟悉中國近代史的人對他們不會陌生:發動兩次對華鴉片戰爭、脅迫清政府訂立了《北京條約》、迫割九龍、火燒圓明園,絕對是雙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十惡不赦劊子手,罪行纍纍的帝國主義強盜,殺人放火的列強惡魔。
讀歷史最有趣的地方,在於能夠處於不同視角來審視。當然不是由他們祖家英國的視點來看,他們已經紛紛封了伯爵、爵士,連港九至今仍有兩條街以他們命名。而是由同樣的被迫害者的角度,同一時期的日本歷史文獻,碰巧這三位英殖民主義者挾船堅炮利又去了日本簽定《日英修好通商條約》(即是中文「不平等條約」)。逼迫日本開放港口的「毛唐人」(江戶時期日語的「番鬼佬」,屬貶義詞),原來在日本人心目中,是為了拓展自由貿易的君子、誠實可靠及溫文有禮的紳士。不止沒有火燒京都二條城,更阻止了幕府火燒江戶的焦土政策,以外交手腕促進了「江戶無血開城」,簡直是日本幕末的「青い目の志士」(綠眼珠的英雄)。額爾金伯爵秘書Laurence Oliphant所著《エルギン卿 遣日使節錄》中還記錄了額爾金的日本印象:「與中國的對比是非常顯著的,此國處於高度文明進步狀態,令我感到意外。」「在這個令人愉悅的國家,我就像一口氣吃下最高級的法國鵝肝醬(那麼爽)!」
我國歷史書的帝國主義強盜劊子手,怎麼到了一衣帶水的日本,櫻花樹下就搖身一變,成了幕末的志士、明治維新的大恩人?今年適逢明治維新一百五十周年,我將在三月二十四日帶一團前往日本明治維新的搖籃:九州及山口,一邊欣賞盛放櫻花,一邊為你展示另一視角的歷史交叉口。
作者簡介:深度旅行家、旅遊節目主持、終身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