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和製「香印」

「有沒有香印提子賣?」港女朋友旅行時問過日本人、台灣人,當地人都不懂甚麼是「香印」。

近年身邊的有米朋友不時在面書炫耀幾十蚊一粒的香印提子,如何如何如何。一介窮作家,一直沒有試過。直到這次在日本旅行時,在水果店見到一袋青提子的包裝上, 寫着「シャインマスカット」,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日文片假名「シャイン」(Shine的音譯)發音,和「香印」的國語發音接近,這應該就是「香印」的音譯來源了!

這,又關日本人深耕細作的優良民族性事。香印提子的日文為「シャインマスカット」,是英文Shine Muscat的音譯。台灣意譯為「麝香葡萄」。

葡萄品種有八千多個,其中一系列(約二百多個品種)的釀酒葡萄屬於Muscat(學名為麝香葡萄),長得像青提子。日本人發現這種提子有特殊的花香味,口感好、爽脆,但是就太酸。於一九九九年起進行測試培植,將Muscat系的有「葡萄之后」綽號的亞歷山大麝香葡萄(英文:Muscat of Alexandria),和糖份很高的美國Steuben葡萄雜交培育,新的品種命名為「安芸津21號」。然後,再和「白南」葡萄雜交培育,經過七年的深耕細作,山梨縣植原葡萄研究所終於在二○○六年成功宣佈培育出「口感爽、甜度超過二十、香氣濃郁、連皮也好吃」的新品種,叫甚麼名字呢?他們就想到用「光輝」來形容這種麝香葡萄,所以命名為Shine Muscat。其中,以岡山出產的香印提子品質最高,稱為「晴王」。

香印提子的歷史只有十年,相比最大產量、誕生於二戰期間的日本「巨峰」來講,可謂新品種。我在聖誕節將首次帶一團《京都奈良夢華錄》去日本,就和大家去吃香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