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旅遊

中國青海的可可西里申遺成功,成為中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自然遺產共有二百零三處,但文化遺產就多四倍,共有八百一十四個。證明人類的創造力,絕對不遜色於大自然。

宗教與旅遊,表面上風馬牛不相及。但如細看被各國深度旅遊家追捧的這八百一十四個世界文化遺產之中,大部份都與人類創造的各種宗教相關。由最早的埃及金字塔, 到紛爭未停的耶路撒冷;由世界七大奇蹟的馬丘比丘,到被塔利班破壞的世界遺產巴米揚大佛,自古人類都是將最好的技藝、最高的建築、最豪華的裝飾,由金字塔到各大教堂,不是奉獻給君主,而是給各種各樣的神明。

其中,以我們頭頂的太陽最受歡迎,世界各大洲的原生宗教都有崇拜太陽的傳統,例如印加帝國就有位於的的喀喀湖的太陽島、瑪雅金字塔也是以太陽為對象而奉獻活人心臟。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最原始的宗教為崇拜大自然的泛神教,然後是結構複雜的多神教,最後的宗教為一神教。

除了因宗教爭端而起的十字軍東征、IS伊斯蘭國等血腥戰爭,宗教也算是一種創造,令這個地球除了大自然風景之外豐富多彩了很多。宗教藝術固然令人着迷,宗教聖地更令我一訪再訪,成了我旅行的主軸。五年時間遊歷印度、尼泊爾、緬甸、印尼、寮國、不丹、敦煌、西藏、韓國、日本、越南的佛教聖地所思所悟結集,由李焯芬、釋衍空、釋常霖寫序推薦。拙作《天地一旅》將於今年書展發售,出版社為溫暖人間,新書講座在七月二十一日上午十一時三十分舉行,請上書展官網免費登記,讓我們展開一場生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