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五期同大家去了日本最古老的唐招持寺, 是否有點餓了?
前文提及, 鑒真大師在西元757年東渡日本時, 將盛唐的各種文化傳入日本, 包括飲食文化。其中, 影響最大的一項就是製作豆腐的技術傳入日本。那, 我們就去吃日本豆腐吧!
京都琵琶湖的水質優良,水源充沛,出了兩樣名物,除了清酒,最出名的料理就是湯豆腐。因為兩樣都需要最好的水源,豆腐六成其實都是水。故京都三大名物之中就有京女、湯豆腐、池泉迴遊式庭園。
京都大街小巷都是豆腐店,去哪一間吃呢?
豆腐和尚南禪寺
對香港年輕人來講,最有名是肯定是 “藤原豆腐店”。講到京都第一豆腐店,我就會帶大家去這一家位於南禪寺內的 “奧丹”。
時光倒流三百八十年, 時值明末崇禎八年( 一六三五年 ),再過了九年清兵入關明朝就亡了, 江戶初期的寬永十二年, 這間湯豆腐店就開店營業了, 現在已經榮升為「日本最老字號湯豆腐店」。
奧丹不是一般街上的豆腐店,而是開在著名的南禪寺之內。南禪寺是臨濟宗南禪寺派的總本山(總寺) , 本來就是春天賞櫻、秋天賞楓的風景勝地。拜佛坐禪、花見賞楓之餘, 還兼顧到舌尖上的味蕾! 中國賣豆腐最出名的應該是豆腐西施, 但到了日本,為什麼變成豆腐和尚了?
為什麼豆腐店會開在寺廟中? 因為寺廟的建築全是木質建築,經常火災,需要重建, 師傅就想到開設湯豆腐店,用賣湯豆腐的收入來重建寺廟。
簡樸的木門楣上書 “奧丹”, 門外斜斜地立者一支竹竿, 上面掛著一塊白布, 就像宋畫中的山中小店, 如果不是上書 “ゆとうふ”, 我以為下一分鐘, 宋江和李逵就會從木門中走出來。ゆとうふ者, 發音和中文 “油豆腐”一樣, 實意為 “湯豆腐”, 日文ゆ就是熱水的意思, 大家在日式風呂門上的掛簾上, 也經常見過這個平假名。
三百八十年了,還是獨沽一味: 湯豆腐Yudofu , 套餐價3000円, 沒有選擇, 售完即止。只有午餐,早上十一點到下午五點,不提供早晚餐, 我們今年中午兩點鐘到訪, 已經掛了 “売り切れSold Out” 牌出來。
京都醍醐味
來,我們現在就來嘗一口明朝的味道!
頭盤是啡色的芝麻豆腐(胡麻どうふ), 未吃已經聞到芝麻香氣, 豆腐口感滑嫩, 令人驚豔。還有白豆腐上淋有綠色的汁, 那是山藥泥(とろろ汁)豆腐, 用山藥泥加海苔粉, 可能有人不習慣其黏稠的口感, 但我自己是喜歡這款健康食物的。
主角出場了! 一個火爐上面煮著清湯白豆腐。
當今社會, 浮誇浮躁, 吃香喝辣, 蔚為風尚。這款清湯白豆腐, 連油氣沒有一滴, 何來香辣爽口彈牙?攝影師、收音師和導演, 看到這锅清湯寡水的白豆腐, 當場面有難色: “這就是我們今天中午的午餐主菜嗎?”
這次來京都, 拍攝我主持的一個全新旅遊節目《京都奈良夢華錄》──京都尋宋、奈良尋唐。這個節目名字, 靈感來自於一本宋朝的古書《東京夢華錄》, 此東京不是此東京, 這是後話。大家在前五期此專欄讀過的唐招提寺, 將會出現在第二集。節目總共五集, 六月八日至七月六日, 每週四晚9:00至9:30無線電視J5台首播, 同週星期日下午4:30至5:00重播。“奧丹豆腐”將出現在第四集的《京之食桌》。
言歸正傳, 其實我也認同奧丹的湯豆腐, 是用來清心的, 不是用來刺激味蕾。作為四川人, 我的味覺在童年時代已被 “麻辣烫川菜“瘫痪了。
侍應說, 南禪寺使用滋賀県比良地方的無農薬有機栽種的大豆,所以特別有大豆香味。我吃了一口, 老老實實, 湯豆腐很難形容為什麼驚為天人的美味, 因為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 每個主婦都要絞盡腦汁, 用堆積如山的食材, 放滿一桌子的豐富菜餚, 來放縱家人的食慾。湯豆腐反其道而行, 清如碧空, 淡如白水, 與其說是來吃奧丹豆腐,不如說是體會京都這千年古都所帶給我們的醍醐味!
坐在南禪寺古老的日式木建築物, 看著落地窗外的日式庭園,翠綠欲滴, 吃一口奧丹豆腐, 深深呼吸一口千年古都的風味。啊, 這就是京都!
京都豆知識
盛り塩
奧丹門口, 地上放有一碟, 盛著堆成小山尖峰一樣的白色粉末, 這叫盛り塩(堆高
鹽巴), 源自奈良平安時代的民間習俗。傳聞中國的晉武帝司馬炎有過萬嬪妃,面臨選擇困難,由於他坐羊車, 索性羊停在那裡, 他去那裡點燈。嬪妃為吸引羊 “臨幸”, 在自己宮室門口插了竹葉,地下鋪上細鹽, 吸引拉車子羊兒們, 令自己突圍而出, 成為古代的招財象徵。
精進料理
奧丹的湯豆腐料理, 屬於精進料理, 而南禪寺正是精進料理的發源地。雖說素食, 定義和華人有所不同, 例如五辛之中的蔥, 也出現在奧丹的湯豆腐附送調味品碟子上面, 使用的醬汁之中也含柴魚高湯,好在這些東西都分裝在小碟子中, 吃全素的朋友們可以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