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之甍: 唐招提寺之一 : 金堂篇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日本天平時代, 即是中國唐朝的開元盛世, 得力於遣唐使, 正是日本古典文明飛躍的時代, 是為 “天平文化” 。正正就是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時候,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傳頌千古, 不但令中土唐朝 “童子解吟長恨曲”, 外婆從小也教我讀《長恨歌》。她的美貌也遠傳到了日本, 楊貴妃成了美人的代名詞, 直至1991年, 日本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還創作了歌舞伎曲目《唐玄宗與楊貴妃》在東京公演。

皇帝貴妃愛得癡纏, 加上白居易的千古名句太過感人,令童年的我對長生殿長得什麼模樣, 特別感興趣。

再訪唐招提寺

兩年之後再訪唐招提寺(上次參拜唐招提寺之拙文見2015年12月《溫暖人間》), 再次經過奈良縣觀光局劉睦小姐的安排, 這次唐招提寺執事長石田先生親自來帶我參觀這座國寶級千年古剎, 令我受寵若驚。

山門上的”唐招提寺”四字, 剛勁有力, 怎麼看也不像出自婦人之手, 原來這是孝謙女天皇仿王羲之書法而親筆書寫。孝謙是日本女天皇, 幾乎和中國唐代武則天同期, 兩位女皇帝都是虔誠佛教徒, 武則天親自捐錢雕刻龍門大盧舍那佛、在莫高窟修建最大的彌勒佛塑像, 而孝謙女天皇受戒於鑒真大師, 四年後讓位出家, 潛心學佛。

“金堂建於780年,是我國現存的最大的天平建築,也是天平金堂的唯一遺跡。由鑒真大師弟子安如寶負責修建。安如寶來自西域, 是深眼窩、高鼻樑的粟特人,曾擔任唐招提寺住持,所以金堂風格是唐代風格, 但簡潔的大圓柱使人聯想到遙遠的希臘神殿。”

平成大修

日本人愛惜唐朝建築如珠如寶, 世上無人可敵, 連中國人也自愧不如。我去過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古建築搬遷工程、埃及鈔票上的最重要神廟: 阿布辛貝神廟, 整個建築被拆下重建花了四年時間。這座規模小很多的金堂的“平成大修”, 前後共化了整整九年時間!

金堂曾在文永7年(1270年)、元亨3年(1323年)、元禄6年 – 7年(1693年 – 1694年)及明治時期修復過, 最近一次修復就是2000年至2009年的“平成大修”, 這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修復。相比 “多快好省”的中國式思維, 屢破紀錄例如15天修好30層樓, 現代日本人用九年時間去修復一座一千二百多年的木建築, 簡直是非夏蟲不可語冰。

首先, 修復佛像。金堂中間供盧舍那佛, 右為藥師如來佛, 左為千手觀音。2000年, 將三尊木雕佛像請了出來, 用了三年時間修復, 發現千手觀音歷經千年滄海桑田, 還有953隻手。石田執事長送給我的《共結來緣》一書中, 有震撼性的這張相片, 就是將千手觀音的大脇手42隻、小脇手911隻, 整齊地平攤在地上, 形成光芒四射的景象。

然後光是勘察如果將金堂解體, 而保證不損建築物分毫, 由2001年4月至2003年12月, 就足足用了專家兩年半時間! 2004年開始解體, 在拆下的四萬片瓦片之中, 發現竟有11片飛鳥時期的、4000片奈良平安時期的,而最令人吃驚的是屋頂的陶制鴟尾竟然是1200年前平安時代燒制的,至今仍外形完整。由此可見,雖然日本古代維修會更換構建,但每次大修都會儘量保留前代還可以繼續使用的材料,因此唐招提寺金堂的主要構建材料仍舊是鑒真創建之初的盛唐物件。拆下來的地基木柱經過科學探測, 證明採伐年份為公元781年。

那年白居易才九歲, 《長恨歌》還未譜寫。 到了杜牧的時候, 華清宮(長生殿為其中的寝殿)已經成為廢墟。長安回望繡成堆, 倚天樓殿月分明。

怪不得中國建築史之父梁思成曾說:“對於中國唐代建築的研究來說,沒有比唐招提寺金堂更好的借鑒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