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夢華錄

 

北京位於日本? 東京位於中國? 你可能會說, 阿媽, 好亂啊! 但歷史就是這麼搞笑! 張冠可以李戴, 李冠可以張戴, , 譜出兩國的關係, 一衣帶水, 千年流長。
時光倒流一千年到北宋, 你問一問蘇東坡, 當時的東京, 叫什麼名字? 他會回答: “東京不是叫Tokyo, 是叫Bian Liang汴梁。”
時光繼續倒流到唐朝, 李白問日本來的好友阿倍仲麻呂, 北京在哪裡? 阿倍會回答: “北京在日本國滋賀県大津市! 淳仁天皇761年在北京建築了保良宮。日本的北京叫ほくきょう ”。還在奈良時期, 京都的別名正是 “北京”。

燈火闌珊處
由哪裡開始呢?
京都這兩年連續在「全球十大最佳旅遊城市」的評比中拔得頭籌, 吸引每年超過五千萬人次的觀光客, 由世界各地湧到古都。
但我們是不同, 因為京都和中國的關係, 像是前世的情侶。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黃昏的時候,華燈初上的時候, 去一趟祇園, 這是京都的”傳統建築群保存地區”。清一色的町家建築, 屬於“切妻造, 平入”式兩層樓建築物, 屋頂由棧瓦茸的瓦片堆成, 一樓門面由木格子當墻, 二樓是座席, 正面有竹簾子。所謂“切妻造”, 由中國傳入, 宋時称“不厦两頭造”。

京都尋宋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朱自清時已經沒有了六朝金粉。這祇園的人約黃昏後, 卻實實在在, 就是《東京夢華錄》*中對我們已經沒有了的汴梁描繪:
“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
2010年上海世博, 日本複製了遣唐使船, 沿1000多年前的路線, 由大阪港出發, 經吳市、博多、長崎、五島列島抵達黃浦江畔的上海世博會會場。
我一直以為京都是沿長安洛陽修建的唐制都市, 去京都, 當然是尋唐了。
結果, 錯了。
我在京都找尋到的, 由袛園的一塊版坊, 到宇治的一杯抺茶, 由仁和寺的宿坊, 到二條城的神泉苑, 原來都來自另一個遙遠的、陌生的朝代: 宋朝!
小島毅在《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一書中寫下:
「宋,存在於我們的內心深處,現代日本可以說是宋代歷史文化的繼承者。」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東京夢華錄》: 北宋作家孟元老, 記載北宋徽宗年間汴梁城的舊事,東京是汴梁的別名。現在日本的東京, 在明治維新之前一直稱為江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