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永恒眼淚:泰姬陵

公元643年,玄奘喜孜孜地取了六百五十七部佛經帶回長安。他萬萬想不到,也沒有中國人會理會,他身後的印度半島,他曾經讚歎不已的、雄偉的那爛陀寺、鹿野苑和菩提迦葉被放火燒毁、戒日王的曲女城被攻佔、各地的阿育王柱被推倒,一個馬背和駱駝背上的外族侵略者手持阿拉伯彎刀,所向披靡。由公元七世紀到十八世紀英國人殖民之前的千年之間,印度半島的歷史就是一部被這個外國宗教侵略、征服的歷史。這就是強悍而年輕的伊斯蘭教。他們不冥想,不苦行,不追求天人合一,不辯論,不講輪迴轉世,甚至不形而上,這個外來宗教系統,和印度或波斯傳統五千年來龐大複雜的宗教系統,有天壤之別。但是,這個外來民族就為印度次大陸留下了唯一的世界新七大奇蹟、一個既不是印度教,也不是佛教,而是跟隨《可蘭經》中的天堂而修建的偉大建築,──泰姬陵。

因愛之名,才有了泰姫陵。因陵之美,兩個人的愛情變成永恆。沒有人稱呼這天生麗質的珍寶為石頭搭出來的建築,「她」由誕生之日起,就飽受萬國來朝的文人墨客的歌頌。

A teardrop on the cheek of eternity.(永恆臉頰上的一顆眼淚。)

──印度詩人泰戈爾

The embodiment of all things pure. (所有純潔的化身。)

──英國桂冠詩人吉卜林

It makes the sun and moon shed tears from their eyes.(她令天上的太陽和月亮看見也會流淚。)

──沙賈汗皇帝,泰姬陵建築者

蒙兀兒王朝建立的一五二六年,中國時為明朝嘉靖五年,這也是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的統一王朝。內地每年都有鋪天蓋地的古裝劇,特別是清裝劇,令我們對清朝的歷史有些了解,但對建築泰姬陵的蒙兀兒王朝卻一無所知。我喜歡比較歷史,其實,蒙兀兒王朝很像滅明朝的清朝。

先講清朝,關外的滿族以二百萬的人口,武力統治崇禎末年一億多的漢族人口,順治皇帝講滿族語,信奉藏傳佛教。滿清以僅僅十二萬人的兵力入關,在吳三桂幫助之下,一舉擊潰了明朝的江山。

再看蒙兀兒王朝,突厥人同樣以少治多,由烏茲別克騎馬打下來,巴卑爾以一萬二千人的部隊打敗了印度的十萬大軍。突厥人講波斯語,信奉伊斯蘭教,但印度社會以印度教為主,人口由雅利安人和達羅毗荼人組成。

最為巧合的是,這兩個東方最後的封建王朝,建立時代相若,均由人口極少的外族征服了大量本地人而建立,三百多年後,同時被船堅炮利的西方列強侵略,一八五七年蒙兀兒王朝的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被英國人流放至緬甸,印度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三年之後,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慈禧太后倉皇出逃。

明白了印度這段歷史,我們就可以穿越了!

由圓明園穿越到泰姬陵

「這些阿富汗(準確來講應為烏茲別克)來的大汗,都是臉扁鼻扁的蒙古人種!」導遊將手掌放在自己的大鼻子前面做怪相,「他們的眼睛都是矇豬眼!」他還瞇起自己的雅利安大眼睛,也不考慮一下他的客人,我也是蒙古人種,崩口人忌崩口碗。泰姬陵主人的老公,蒙兀兒皇帝沙賈汗,其實就是我們孟姜女哭崩的長城外,呼嘯而過的突厥蒙古人,並非高加索白人種的雅利安人。

突厥人和蒙古人,都是馬背上的嗜血民族。他們開始定居在印度的阿格拉,鼓勵貿易,當時已經是航海大發現的尾聲,葡萄牙人在印度南部的果亞建立了貿易基地,蒙兀兒帝國成為世界的貿易中心、紡織中心、香料中心,富甲天下。富裕豐饒的整個印度半島,供養阿格拉的蒙兀兒王室,這些遊牧民族的後人開始成為優雅的貴族,在日漸豪華的宮殿中,成為整天詠詩作對、附庸風雅、多愁善感、情意綿綿的大情人。當中表表者,當推第五代的蒙兀兒皇帝沙賈汗(Shah Jahan)。

糖果西施波斯來

他青梅竹馬的初戀,也是他一生的最愛。後宮三千,他叫她「Chosen One」。專一的、羅曼蒂克的愛,本來是西方觀念,沙賈汗有二十個皇后,到底誰人有這般能耐?

她就是泰姬陵(Taj Mahal)的主人:瑪哈泰姬。Taj意即皇冠,瑪哈Mahal是皇后的封號,相當於慈禧。她的父親來自波斯,到了印度做生意時,被強盜搶劫,女兒惟有去市集賣糖果,這位糖果西施貌美無比,皮膚如玻璃一樣透明,名震全國,令尚未登基的小王子沙賈汗一見鍾情。當時他才十五歲,就和十四歲的初戀情人訂了婚,最後成為他的皇后。她為他生下了十四個孩子,最後一次分娩時難產,沙賈汗悲痛欲絕,瑪哈在他懷抱中說了最後的遺願:「我是你最後的女人,你終生不能再娶,請為我建一座世界上最美麗的陵墓。」沙賈汗一一答應,他一夜白髮,絕食八天,兩年不聽音樂,直到決定將精力放到為她修建世界上最美、最和諧的陵墓。他用了二十二年,耗費了全國的金錢,去完成自己對最愛的承諾。

美人香消玉殞,取而代之的是過千頭大象,將最好的白色雲石由四百公里外的拉賈斯坦邦(Rajasthan)運來,打磨成光滑如鏡的石材。為了永恆,所以要用永不磨滅的雲石。

為了陵墓永不沉沒,地震也不倒塌,下面打了很深的石頭地基和雲石平台。全國徵稅,是為了去購置全世界最好的寶石:由阿富汗買入藍色帶金的青金石、由西藏買入寶藍色的綠松石、由中國買入水晶,由緬甸買入翡翠,由旁遮普邦買入碧玉,由阿拉伯買入瑪瑙,斯里蘭卡買入紅藍寶石等等。

他請來世界上最好的工匠,二萬個工匠來自意大利和印度全國,工匠們慢慢在白色大理石雕琢出小洞,把上述來自世界各地的二十八種寶石和半寶石鑲嵌入洞中,經月形成一朵花,再經年形成一顆樹,這種稱作「pietre dure」的彩色硬石鑲嵌工藝,成為阿格拉著名的手工藝品,而這只是陵墓的外牆石材而已!

由土耳其請來的奧斯曼帝國總設計師伊斯梅爾阿凡迪,設計了陵墓的巨型圓頂,四周建起高達四十米的叫喚塔,每座塔均向外傾斜十二度,確保遇到地震時,尖塔向外倒塌而不會壓到主殿。伊朗來的波斯建築師拉合里,用伊斯蘭教的《可蘭經》描繪的天堂為藍本,修建了這個完全對稱的莫卧兒式花園和水道。

由於沙賈汗沒有為建築費設上限,令印度全國陷入飢荒狀態,他最後求仁得仁,在泰姬陵完工四年後,他被兒子篡位,囚禁於對岸的阿格拉堡,每天透過八角房的小窗,遠眺河裏浮動的泰姬陵倒影,七年後抑鬱而終,葬於愛妻身旁。

他倆的愛情,因這座陵墓變成永恆,而這座陵墓,成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