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文明來說服我

世界不靖,紛紛亂亂。目睹征戰千年,三個同屬「一神教」的宗教──猶太教、基督宗教和伊斯蘭教,我在耶路撒冷行走,慨嘆為甚麼他們千年以來只看見三兄弟的差異,我這個不在廬山的旁人,反而看到本是同根生的三兄弟的驚人相同處?在伯利恒的聖誕教堂,在此誕生的基督宗教的三個派別──天主教、基督新教、東正教也互相攻擊,五百年不相往來。我想起和英國基督教會交惡了五百年的羅馬教廷,教宗本篤十六世在2010年首次以官式身份訪問英國時,歡迎他的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引述教宗的話,說宗教永遠不該成為「仇恨的來源」。

東方的智慧和慈悲

相比三大西方一神教,誕生於東方的幾大東方宗教沒有「排他性」,佛教和印度教沒有十字軍的千年征戰,儒釋道在中國可以三教合一,也沒有像信奉天主教的英國女王「血腥瑪麗」對付基督新教的方法,就是將牧師指為異端,公開在倫敦的廣場上活活燒死對方。反而孔子、老子、釋迦牟尼在中國的佛寺道觀可以平起平坐,和平而理性。

阿育王也好,戒日王也好,婆羅門教和佛教和平相處,佛陀對婆羅門教和耆那教的態度,也是用理性和知性的辯論方法,而並非採用武力,就正如龍應台的名句:「請用文明來說服我!」佛陀沒有用言論或武力去攻擊婆羅門教,反而曾經這樣不厭其煩,重複又重複地去闡述他心目中的平等思想,嘗試用他的思想去說服種姓制度下的婆羅門教徒:

不因結髮髻、種族或階級,而令人成為婆羅門。只有洞悉真理和正法的人才是才是清淨的,他才是婆羅門。
──《南傳法句經》第二十六章〈婆羅門品〉

由佛陀出生後,到阿育王(孔雀王朝)、貴霜王朝、笈多王朝,除了主流的婆羅門教和佛教,還是耆那教、拜火教、希臘多神教等,各種大小宗教都得到國王護和包容,笈多王朝雖說信奉婆羅門教,但當第一個到訪印度的中土東晉僧人法顯到達時,卻記錄了當時這個宗教博物館的寬容,共有九十六宗教!印度社會文明富裕,人民自由選擇宗教,自由繁華,成為法顯口中的文明世界的中心──中國!而漢人居住的中原反而成了沒有文化的蠻荒之野:

從是以南,名為中國,中國寒暑調和,無霜雪,人民殷樂,無戶籍官法。
──法顯《佛國記》

笈多王朝之後,遇有戒日帝國,這正是唐朝玄奘到訪的年代,印度享有的最後的宗教和平年代。因為玄奘身故後,中國南宋偏安的年代,就是公元十二世紀,當時揮著彎刀侵略伊度的伊斯蘭教,大開殺戒,燒毀了那爛陀大學,破壞了全印度所有佛教和婆羅門寺廟。這是後話了。

印度各原生宗教可以和平相處一千多年(發動宗教戰爭的伊斯蘭教來自中東),和平的基礎來自其民族血液中的「不害」基因。害人即戰爭,不害即和平。聖雄甘地說:「我決不有意傷害任何生物,更不要說傷害人!」

世上最幸福的印度人

我三訪印度,一年四季,晴天陰霾,無時無刻,遇上的印度人總是笑容可掬。快樂的沸點總是那麼低,樂觀總是那麼的廉價,幸運女神與全民同駐,無論是垃圾場的窮人小孩還是大酒店出入的有錢人家;流浪四方的赤腳修行者還是IT企業白領,每個印度人都堅定不移地、大無畏地宣稱:「我的來世,一定更好!」雖然印度大部分人口是貧窮低賤的吠舍、首陀羅種姓,但這並不重要。來世,我可能會成為高貴的婆羅門、顯赫的刹帝利。為甚麼?因為輪迴轉世這概念並非佛陀所創或專有。

佛教之前的婆羅門,佛教、同期的耆那教、後期的印度教,均建構在「來世」的理論基礎上,印度幾乎所有宗教都宣稱可以經過該宗教的方法,達到一個更美好的來世。

世界萬物皆心造,今生的一切皆是夢幻泡影,物質享受更受人鄙視,精神廿界才是人人追求的。通過各種宗教的修行,這個世界上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於是成功自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一項調查更顯示九成以上印度人表示:「來生願做印度人。」這對經濟騰飛但爭相移民的中國人來說,實在難以理解。

印度人活在宗教之中,所有辦公室、的士、家居、商店,均貼滿了濕婆像、象頭神。收了錢的小販,親吻紙幣,感謝神恩。寶來塢的電影情節、年輕人的手機鈴聲,唱的卡拉OK,也在宣揚教義。心靈的富足,遠遠超越了這個次大陸的物質文明。

五千年前,雅利安人由開伯爾山口(Khyber Pass)打進印度,征服了原住民達羅毗茶人,創造了輝煌的印度河文化,不但為印度遺留了《吠陀經》、梵文、婆羅門教、佛教,更遺留了根深柢固的種姓制度,比中國最早的《詩經》早了二千年。

雅利安人的濕婆和佛陀身故後,二千多年來,外來的侵略者一波接一波地侵略印度,由開伯爾山口打過來的,就有波斯帝國的大流士一世、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以及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帖木兒大帝。到了十五世紀,由海路登陸果亞的葡萄牙和英國人,帶來了拜火教、希臘多神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千年後,浪陶盡,英文留下了,葡萄牙語留下了,伊斯蘭教建築結晶泰姬陸留下了,濕婆卻仍然屹立不倒,八成人口仍然篤信印度教。神來神去,成就了今天這個宗教博物館:印度,完美示範了「請用文明說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