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我同行鐵托


「Tito!Tito!」 多瑙河對岸,萬綠叢中,山坡之上,繪有巨大的南斯拉夫三色國旗。國旗之上,有幾個英文字母。我原以為是用拉丁字母寫的國名Serbia(塞爾維亞),或用西里爾字母寫的國名Сърбия。但好像沒有六個字母,仔細一看,只有四個字母 TITO。鏗鏘有力,金戈鐵馬,擲地有聲。這位鐵造的將軍,黃泉之下,看見他身後七國混戰的斯拉夫子孫,血戰成河,成為歐洲二戰後最慘烈的戰爭,可會死不瞑目,托腮低迴?大好南斯拉夫河山,四分五裂,分成六國,也可以說是七國,視乎你的政治立場。中國人說六國,美國人說七國,科索沃獨立建國,革命新血未乾。打足十年,一九九一年由最西化的小兄弟斯洛文尼亞開戰,然後到打了四年的克羅地亞戰爭,種族清洗下慘烈的波斯尼亞戰爭,最後打到外國勢力介入的一九九一年科索沃戰爭。

我坐河船 Uniworld,沿多瑙河下游向東行,去「東歐三亞」:羅馬尼亞、保加尼亞和塞爾維亞。尾站就是鐵托之鄉。北約在一九九九年轟炸他一手建立的南斯拉夫首都、現在降為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

鐵托是聖人,萬眾景仰,所有民族臣服,他死了近三十年,名字仍然銘刻在國門之上。我在克羅地亞,聽司機訴說鐵托的豐功偉業;在波羅尼亞,聽導遊回憶鐵托時的黃金歲月;在黑山,民宿主人還保留他的畫像。

他的繼任者米洛舍維奇,也算是一個強人,但最後死於獄中, 其大塞爾維亞主義導致各族紛紛離去,米不甘心,用武力強迫各族留在聯邦。結果?強扭的瓜不甜,勉強沒幸福,想重建中世紀短暫的塞爾維亞王國(十四世紀)版圖,達到整個巴爾幹半島,但事與顧違,各民族紛紛揭竿,紛紛離中央政府而去,合久必分,屢試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