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誠勿遊——東亞同盟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南投有個妖怪村。兩個山妖來歡迎我們,先敬酒,然後幫我們搬行李。我問何方妖怪如此落泊,淪落到打工搬行李?這裏像去了日本,有日式的妖怪天狗、鳥居、燈籠、建築,也有穿和服的職員。日本和台灣關係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一百二十年前甲午戰爭打敗清帝國,台灣成為日本第一個殖民地。日治時代的台灣,社會經濟、教育文化水平突飛猛進,反而領先當時中國大陸的發展水平,鐵路擴展了三倍,港口和機場也飛速發展。台灣民間對日本有相當好感,例如像這種完全東洋風的度假村。

我總是在日本看到唐宋痕跡、在台灣嗅到大和味道,在韓國感受到明朝文化。白江口之戰直到甲午戰爭,三國也征戰千年。歐洲因為打了兩次世界大戰,最後明白歐洲不能再戰,才有了歐盟。東亞經過這幾場戰爭之後,會不會產生新的一個同盟呢?

東亞同盟有共同的語言文化基礎,漢字、漢傳佛教、儒家思想、建築、服裝、民間習俗、節慶、米飯、筷子都是我們的公因數。歐洲文明曾統治全球,但日、韓、中逐個崛起,去年中國GDP全球第二,日本第三,韓國第十四,三個加埋已超越了一直是NO.1的美國。英國脫歐後,歐盟總GDP也不及東亞三國。下一個世紀是東亞文明的世紀。日本當年派遣唐使,朝鮮曾自稱小中華,而櫻花發源於中國,在日本發揚光大,吉野櫻再由日本傳到韓國台灣。一衣帶水,兩千年互相影響,希望有一天日韓中港台好像歐盟一樣,自由來去工作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