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顏色的日本人

20160629.JPG

中國人好紅色,為喜慶之色。但日本由平安時代天皇、神社巫女、今日婚嫁之時,都是穿上淡雅素淨的白色。340種櫻花之中,有深紅色的寒緋櫻、有華麗濃艷的八重櫻,但近乎素白的吉野櫻備受偏愛,以至於現在八成的日櫻都屬吉野櫻。為什麼日本人不愛更加色彩繽紛的花卉, 就像荷蘭人狂種鬱金香一樣?

日本人是一個愛潔淨、追求無垢的民族,以素白為最高尚。日本高雅的 “三見”,除了 “花見” 還有 “月見”、“雪見”。三種大自然的美景,皆以白色為尚。

這種“逃避顏色”的留白美學,來自於尊崇虛空的禪學思想。說話要留白, 例如我想起來告辭, 會講 “そろそろ”(差不多了), 而不直言 “我要走啦!”。所謂“素”,即添一分嫌多、減一分嫌少,趨於極致的一種美。中國古代文人也曾樂此道, 南宋馬遠的《寒江獨釣圖》,全圖一小舟、一漁翁,沒有一絲水,看官郤能感受到煙波浩渺。 “素簡”是日本文化當中最核心的美學意識,影響直到近代最著名的日本禪宗信徒、蘋果教主Steve Jobs。常年白雪皚皚的富士山淡雅素淨,無疑是日本的主色調,也吻合了 “侘寂”的精神。本週六19:30無線電視J5台的《日韓台櫻花三角戀》, 我會由另一角度帶大家賞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