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誠勿遊——日語的曖昧性

「詰らないものですが…」每次送禮給日本人的時候,雙手奉上時,我都需要用上這句話,直譯成中文就是「這些都是沒有用的廢物」,但實際的意思就是:「笑納!」

學習日語後,才明白語言學者新渡戶稻造的那句:「日語是孤伶伶的孤兒,和他的鄰居沒有甚麼太大關係。」日語本身具備豐富的曖昧性,推崇朦朧美, 一切不明說,以心傳心,套句日本式的說法就叫「腹藝」,一切盡在不言中。弦外之音才是藝術,直截了當是無禮。

日語是世界最巨量的語言之一, 平凡出版社的《大辭典》收入七十二萬條詞語,是中國辭海的六倍。就是因為日語的表達總是雲裏霧裏,說一大堆廢話,日語叫建前(たてまえ),到最後才知道結果,行還是不行,去還是不去,那叫本音(ほんね)。問題就是,建前太多太長,而本音就埋得很深。一般的朋友面前不會談到本音,更不會斬釘截鐵地拒絕人,日本人之間很少有知心的朋友。那種陰暗幽靜的心聲,是留給自己的。拒絕人的方式有很多,愈委婉愈好,愈長愈有禮貌。「是的,你說得很對,讓我認真考慮一下。」其實就是「No」的潛台詞。日本叫「大和」,和諧和睦最重要。

一次日本友人請我吃完飯出來,我隨口講了一句:「どうもありがとう(謝謝)。」

他停下來:「中文有多少種方法講thank you?」我說:「就只有一句,謝謝,或感謝。」「你知道嗎,日語有八十種方法講thank you?」

「どうもありがとう」是常見的謝謝,加上「ございます」是敬語,「どうも」是平輩之間使用,「すみません」是麻煩別人後的謝謝,「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是謝謝別人的照顧。今天我請你吃飯,你應該講「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啊!」聽得我心悅誠服,日語並不是光是由漢字組成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