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誠勿遊——櫻花踏過第幾橋

日本真是櫻花的國度,櫻花名所實在太多了,這個舞鶴公園沿河有幾百株櫻花樹,以及一條小溪,溪上有木橋,還有一個遊樂場,但就是沒有一個遊客。我在櫻花樹下盪鞦韆,盪到樹梢櫻花滿天,盪回地上落英染紅,居然一個人都沒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溪上櫻木參天,漫天花瓣形成天然的粉紅帳篷,站在木橋上,想起蘇曼殊這首咏櫻花的名作︰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

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作者蘇曼殊是廣東香山(今中山)人,出生於日本,清末民初詩人、作家、翻譯家,曾三次剃度為僧,又三次還俗。他能詩擅畫,通曉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這首詩是他為所鍾愛的日本藝伎百助楓子所寫。死前留下一偈:「一切有情,都無掛礙。」年僅三十四歲。後得孫中山捐贈千金,葬其於杭州西湖孤山北麓,真奇人也。

河濱小徑,落英遍地。一個人漫步其中,天一半粉餅,地一半粉碎。一切有情,真的可以都無掛礙?

花草無情,眾生有情。有情一詞出自梵文佛經,音譯為薩埵、薩多波,舊譯為眾生,或稱為含識,即一切有感情、有見聞覺知之生命體。落紅不是無情物,千古以來成為多少中國和日本文人墨客的靈感對象。光是唐詩,寫落花的就有三百首之多。

日本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川端康成在頒獎禮上的著名演說《我在美麗的日本》之中,第一句話就是用 「春花」,來向全世界演繹,甚麼是日本?日本就是四季分明的日出之國,就是美麗的櫻花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