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體: 由五四談起

20160506

學漢字應該學繁體字。最簡單, 香港台灣連小學生也分得清楚 “里” 和 “裡”, 到了北京, 連最高學府國子監的招牌寫錯十年都無人改, 全國人民“錯把馮京當馬涼”, 那就是簡化後必定簡陋的惡果了。

簡處未為簡, 陋處未為陋。如果將漢字拉丁化後, 就只有24個字母, 豈不是一步到位? 蘇聯曾在上世紀30年代在紅區推動 “拉丁化新文字”, 但最後慘敗。試一下, “ 西施死時四十四”拼成拉丁字母後, 就全部是一堆貌似 “Shit” 的同音字Shi和Si! 大美人變Shit shit, 啋!!

前天是五四運動九十七週年, 正是漢字拉丁化的源頭。五四青年喊出了 “反傳統、反儒教、反文言”的口號, 顛覆中國中心主義,反省自身的文化價值,二千年第一遭。文言的確反了, 不然現在我的稿費會少了很多。漢字方面, 不止是繁簡體, 而是存亡之爭, 五四旗手們曾主張廢漢字。受到西方影響, 認為字母是文字系統的最高階段, 象形文字是最原始階段。蔡元培:“漢字既然不能不改革,盡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魯迅 “方塊漢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他們認為中國落後的原因是“方塊漢字難認、難識、難學”。現在看來, 應該慶幸新文化運動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