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是五四運動紀念日, 當年五四青年們提出 “廢除漢字”的主張, 因為 “漢字難認、難識、難學”, 所以主張全面拉丁化, 就像越南一樣。
過了九十七年, 一方面我們慶幸新文化運動這個主張最後沒有成功, 我們仍舊保留了這種優美的象形文字。但到了電腦前面, 漢字輸入就比字母輸入, 複雜了何止一千倍!
漢字動輒數以萬計,電腦鍵盤不可能為每一個漢字而造一個按鍵。因此,人們需要替漢字編碼,用數個鍵來完成輸入一個漢字。中文輸入法可謂“萬碼奔騰”,在30年間兩岸三地出現了上千種編碼方法。
我個人平時用倉頡、以及速成打字。倉頡重碼率為當今中文輸入法最低, 不用選字, 但遇不忘記筆劃的字, 就要用漢語拼音, 由於我在內地讀小學的關係, 普通話拼音難不到我。旅行時要不停寫稿, 只要有網絡的地方, 我就用 “音轉碼” (voice to text), 個人普通話比粵語發音準確, 網速足夠, 音轉碼準確度還是有八九成。但是漢字一音多字, 電腦上網也經常猜錯語意, 例如我讀 “時期”, 出來一定是 “17”, 要人手更改。